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匿名 2009-08-26 12:09:04
什么是心理暗示?英國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說《新鮮空氣》中有這樣一個細節:主人公威爾遜喜歡新鮮空氣。一年冬天,他到一家高級旅館住宿,窗戶被封閉得嚴緊。盡管房間很舒適,但威爾遜一想到新鮮的空氣一絲都透不進來時,他便苦惱得輾轉難眠。無法忍受的他,撿起一只皮鞋朝一塊玻璃樣的東西砸去,聽到了玻璃碎裂的聲音后,他才安然進入夢鄉。第二天醒來,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墻上破碎的鏡框。這就是心理暗示。
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喚起學生良好的情緒,增添信心,促進思維活躍。
特殊情況可這樣暗示自己
面對大考信心不足時建議學生走路時,昂首挺胸大踏步地走,面帶微笑,見到老師和同學熱情打招呼。人的內心往往會受到環境氛圍的感染,學生這么做時,自信心在不由自主中產生,好心情定會帶來好運氣,同時這種好心情還可以相互感染,彼此加油鼓勁。
學生在復習后,不妨大聲地告訴自己:“我已經全力作好準備,高考來吧,我不怕你!”或者在攻克了一道難題后,告訴自己:“這道題就是高考的一個考點,我會做了!”總之,要多找自身的優勢將其發散化、放大化,這樣信心才能源源不斷。
復習時建議采取舒適的放松姿勢。
家長也應學會良性暗示
有時家庭環境也左右著孩子的情緒,一些家長在孩子臨考階段,輕手輕腳地走路、說話,電視也不開,本想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備考環境,卻不想反而增添了孩子的緊張情緒。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只要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家長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突然改變作息,特別不要把好吃好喝給孩子一人,最好是全家共享。
每個學生都擔心自己考不好,越是這樣擔心就越容易發揮失常。家長應做有心人,有意無意地為孩子卸壓,如淡淡地說:“××(孩子熟悉的人)也沒考上好大學,現在過得不比別人差,將來比的還是能力”“大學那么多,肯定有你的位置,關鍵在于你盡力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