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匿名 2009-09-11 18:04:56
在天津市河西區解放南路與南京路交口,有一座保留著上世紀70年代風格的校園建筑,園內一棵枝葉繁密的百年古槐散發著勃勃生機。
校園內,教師步履匆匆卻不失風度優雅地走過,學子們紛紛與教師頷首致禮。有師生的真摯交流,也有學子的熱切討論,一種樸實無華的清新迎面撲來。
學校的教育博物館里,映入眼簾的是古舊的物理、化學儀器,百年前的生物標本;掛在墻上的是典雅莊重的校園規劃藍圖,這一舊一新,書寫了這所百年名校的濃墨重彩。這就是海河中學。
在教育高速發展的天津,正有一批象海河中學這樣的歷史名校,用厚重的文化積淀打造著特色教育。
海河中學
海河中學從歷史向現代走來
在海河中學的會議室里,桌子上擺放著一張學校未來規劃圖,幾位負責人圍在四周指指劃劃,熱烈地討論著,眼神中充滿了期盼。
副校長卞永海告訴北方網記者:“學校的整體規劃已通過有關部門的批準,就等開工建設了,不久,海河邊將矗立起一座大氣卻內斂的建筑,成為一道景觀。”根據規劃,學校的占地總面積將達到4.36萬平方米,是目前面積的近三倍。四至范圍為:東至海河西側河岸線,南至港建里和自來水綜合樓用地,西至解放路道路中心線,北至南京路道路中心線。
卞永海說,未來海河中學示范高中校的規模大約是58個普通班,共約2500人,比現在增加600人。學校整體采用集中型的古堡式布局,分為三個庭院,其中包括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和宿舍樓。沿解放南路一側,設置標準的250米環形6跑道運動場及兩個標準籃球場。“一個輝煌了百年,發展了百年,又希冀并孕育著另一個百年輝煌的學校,多么讓人期待呀!”卞永海感慨地說。
自1907年創辦,一百年來,海河中學繪寫了一卷卷英才俊杰的群英譜――堅持真理,不畏強暴,與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進行英勇斗爭的共產主義戰士張志新;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化學家、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茹玉;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作家航鷹、導演畢力;民族英雄吉鴻昌的女兒吉瑞芝;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趙寶琛;六次打破女子定點跳傘世界記錄的著名跳傘運動員耿桂芳;天津市首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女警官孫桂馨……此外,不同時期的政府官員、銀行行長、法院院長、大學校長中也不乏海河學子的身影。
百件老教具現身海河中學 均百歲高齡多德國制造
在學校的教育博物館內,記者見到了并稱“鎮館三寶”的博文書院界碑、德華中學故園圖片和女一中的資料圖片,各時期的教育相關資料,甚至一些古舊的物理化學儀器、生物標本也陳列其中,展現了這所學校的百年發展歷程。
學校把教育博物館作為學生的教育基地
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學校有限的占地面積使得外延發展受到限制,但學校把校園信息化建設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作為學校發展的兩翼,精心打造“數字化校園”,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動教育的現代化。相繼建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終端設施和校園網站,基本實現了教師備課電子化、教學環境網絡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學生學習個性化和教學管理科學化。
現代化的電教設備
海河中學黨總支副書記郭連云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學校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制度,嚴格控制課時,不準隨意加課,嚴格控制作業數量和考試密度。學校成立的專家督導組進一步明確了專家治校的發展戰略。學校組建的導師團更是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細節化,力求使每一個教案都成為經典,力求使每一堂課都成為精品。
郭連云說:“海河中學并不是簡單的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更重視學生的人品、才華與能力,特別重視由學生自我組織管理,讓學生在參與學校的各項工作中鍛煉才能,自己教育自己。”
改擴建后的海河中學效果圖
近年來,學校航模、演講與口才、信息技術、聲樂團、管樂隊、游泳隊、乒乓球隊等二十幾項社團活動屢屢在市、區競賽中獲獎,累計培養的各類特長生達1800多人次,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
海河中學由來:1907年,德國外交部委任德國人博爾克在北洋西學堂舊址上創辦了德華中學堂。1919年1月7日,天津教育界著名人士、時任教育局長的李金藻出面,將德華中學接管。1924年,鑒于當時直隸省無女子中學的狀況,經直隸省教育廳批準興辦女子中學,開始進入女子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天津市解放后,學校由軍管會接收,1949年更名為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學校開始了歷史性的跨越;1968年,學校開始男、女生兼收,更名為“天津市海河中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