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1-03 11:18:56
即將上初一的孩子總愛問家長這樣一些問題:初一課程是不是很多?是不是不再會像小學那樣玩了?每天作業做到幾點?其實面對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家長和孩子一樣,通常也是不知從何開始。但俗語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正是他們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轉折。
初一是整個中學生活的起點,是人生成長過程中成敗的十字路口,初一年的學習情況如何,往往對整個中學階段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指出:"這是一個可塑性最大,危險性最大,最不穩定的年齡階段。"
專家支招,教你輕松應對"小升初"
面對初一新生的種種不適表現,家長們的作用此時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注孩子人際交往
專家指出,剛上初中的孩子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家長應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并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初一階段的孩子對老師的情感依賴依然是非常強的,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情感撫慰,最怕老師置之不理。有一位孩子曾對自己的母親說:"老師很久沒摸我的頭了"。他感覺有些失落。但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群體,不可能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這時候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善于體諒老師的難處,同時從細微處去發現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同時,讓孩子學會處理同學之間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學之間的關系,要從兩方面進行指導:一方面是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另一方面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首先要讓孩子理解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使集體責任感成為孩子的準則。有時解決孩子之間的沖突,用集體責任感來約束,教育效果會更好。如果是女孩子,就要讓其在與女同學的交往中克服小心眼兒、好猜疑、忌妒心強等性格缺陷,否則會嚴重影響孩子學習狀態。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專家告訴記者,小學生升初中以后,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發生了變化,老師從小學"保姆"式的跟班教育轉變到了初中的"教"方式,并且教學方式、策略大不相同,因此,孩子從依賴到自主,學習方法不再被動。面對這些學習、生活上的巨大差異,孩子最需要做的就是積極接納變化,調整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
某校長指出,面對各種變化,作為家長很有必要到學校走訪一次,了解孩子所在初中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作息時間的安排),了解作業的規范化要求、各學科的學習特點、每學期幾次重要考試的安排等等,做到心中有數。一些老師認為,到了初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訂一份作息時間表,在規定的學習時間里,要求孩子一定要集中精力,提高效率。而制訂作息時間表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經常檢查督促,千萬不可僅滿足于給孩子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
在學習習慣上要讓孩子養成預習、按時完成作業和大聲朗讀的習慣。預習主要是在完成當天的作業以后,一定要安排時間認真預習第二天學習的內容。預習的基本要求是: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層次結構、主要論點、基本概念和原理,讀懂例題,試著做習題或思考題,找出不會的疑點并用"?"做好標記,這樣第二天聽課就有了有針對性。正確做作業的習慣是指很多學生都是一坐下來拿出作業就做,做錯了再改正,結果事倍功半。正確的做法是:做作業之前,先認真想一想白天老師授課的內容,講了哪些概念和例題,有什么要注意的問題等,想不起來的時候翻翻書,將所學的知識理出一個頭緒,然后再開始做作業。不少學生由于從小缺少訓練,沒有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不但在人前不敢大聲朗讀,就是獨自一人讀課文也讀不成句;而這些學生,大多數文科成績不夠理想,特別是英語,更是難以達到較高的水平。因此,對于初一學生,家長應當要求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如清晨大聲朗讀課文,對語文和英語的重點課文,一定要讀出聲,而且要堅持不懈,養成習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