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淀教育考試中心 2006-06-06 09:52:38
一、相關政策:
1、2006年中考考生報考資格
[1]具有本市正式戶口的應屆初三年級學生和年齡在十八周歲以下(1988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往屆生均可報名、報考。
[2]無本市正式戶口,但屬于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以報名、報考所規定的學校:
⑴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以報考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包括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
①有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知青管理部門開具的“原北京下鄉知青子女”身份證明的考生;
②有區縣教委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準書”的考生;
③有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開具的介紹信和“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函”(期限內)的人員子女證明的考生;
④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旅)級以上單位政治部開具證明的隨軍子女的考生;
⑤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有效期內)的人員子女考生;
⑥有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開具的父母一方為北京市正式常住戶口證明的考生;
⑦有中建二局一公司開具的“中國建筑二局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職工子女身份證明”的非農業戶口考生。
⑵首鋼礦業公司職工子女中的具有河北省非農業戶口的考生準予報考從石景山區招生的示范高中(重點高中)、一般高中和首鋼技校。
⑶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北京分公司職工的外省市戶口子女的考生可以報考北京市潞河中學和北京市運河中學。
除上述所列情況外,沒有本市正式戶口的借讀學生不準報考,但可以借考;高級中等學校在校生(含休學生)不準考名、報考。
2、對特殊學生的錄取規定
⑴在初中階段獲得金帆獎、銀帆獎的考生,根據本人意愿和實際情況,可保送到從考生所在區縣招生的各類高級中等學校。
⑵獲得市級“三好學生”稱號的考生可以直升本校普通高中。享受直升待遇的市級三好生須將直升學校報為第一志愿,且只報一個志愿。
⑶文體科技特長生報考傳統項目學校,經測試合格后,須將傳統項目學校填報在第一志愿,并以特長生身份被該校錄取。
⑷報考簡章中刊登的招收“特色班”、“子弟班”等學校(專業)的考生,在符合報考條件下,須將該校(專業)填報在第一志愿,方可以特殊學生身份被該校錄取。
3、對不予錄取考生的規定
⑴經批準進行“加試”的學校(專業)不錄取未進行“加試”或“加試”不合格的考生。
⑵各招生學校(專業)不得錄取未參加招生文化課考試的學生。
⑶各招生學校(專業)不錄取身體條件未達到本學校(專業)要求的考生。
⑷各統一招生學校(專業)不得錄取已被提前招生學校(專業)錄取的考生。
4、為了體現招生考試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盡可能滿足廣大考生和家長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和強烈的擇校愿望,從去年開始,公辦普通高中“擇校生”納入招生計劃,統一管理。錄取時與其他志愿一樣,按照考生成績和志愿順序依次進行錄取。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要考慮自身家庭經濟情況,如被“擇校生”志愿學校錄取,考生必須按規定繳費報到。
二、參考資料:
1、北京教育考試院編制的《2006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簡章》。
《招生簡章》是考生填報志愿唯一的依據,應人手一冊,根據《招生簡章》中所列的學校及相應的要求填報志愿。
2、北京教育考試院編制的《2006年北京市初中畢業生升學報考指南》。
《報考指南》詳細講解了北京市今年的招生政策、規定和辦法,解答了中考中招過程中考生家長關心的問題。
3、2005年海淀區高級中等學校招生錄取分數線
4、海淀區招生考試中心網站(網址:WWW.HDKS.COM.CN)。
網站及時發布招生考試信息,考生及家長可以登錄網站進行查詢,并可通過“考生問答”欄目進行咨詢,中招辦會定期對有關問題予以答復。
三、錄取原則:
1、高級中等學校統一招生錄取的原則及辦法
統一招生錄取工作全部實行計算機錄取。計算機錄取根據各招生學校在《招生簡章》中刊登的招生人數、范圍及有關政策要求,從高分到低分(招生考試總分),依照考生填報的志愿順序擇優錄取。各招生學校按照招生計劃錄取滿額為止。
2、計算機是怎樣進行錄取的?
錄取時,計算機將所有考生的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總分相同者,按現役軍人子女及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數學分、語文分、外語分、隨機號的順序再排序。然后從最高分數的考生開始按其所報志愿的順序錄取,等到這一分數的考生全部錄取完,再開始錄下一個分數的考生,一分一分地往下進行錄取,直至錄取到最后一個分數的最后一名考生。
舉例來說:兩名考生,分數分別為520分和519分,按照以上的錄取原則,應先錄取520分的考生,從他的第一志愿開始錄取,依次錄到最后一個志愿,其中哪所志愿學校尚未錄滿就被哪所學校錄取。等520分的考生錄取完后,再開始錄取519分的考生,也就是說,520分考生的最后一個志愿也要比519分考生的第一志愿優先錄取。可以看出:考生是否被錄取應取決于自身分數的高低,而不是取決于志愿的先后順序,另外,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參照往年的招生計劃及錄取分數線,以從高到低的“階梯形”順序填報。因為對于考生本人來講,是從你的第一志愿開始依次錄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