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晨報 作者:王婧 2007-07-31 09:35:44
歷時近1個月的中招錄取即將接近尾聲,但在各個區,尚無去處的考生人數仍有近百人,對此招辦人士建議這部分考生能把握錄取的“末班車”,不要再放棄去讀“三校”的機會。回顧今年的中招錄取,記者發現,高中仍然是多數家長的第一選擇。而因為填報失誤而出現的問題也年年發生,為此記者采訪了招辦人士,對招生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曲線”求學:借讀民辦、取道外地
■現象一:民辦高中成為“香餑餑”
近階段中招補填志愿,民辦高中成為家長們爭搶的“香餑餑”。在不少區,區里比較好的民辦高中在補填志愿剛開始時便已滿額,而那些郊區的民辦高中雖然在早前的填報志愿時乏人問津,但在補填志愿時,也成為了家長們的“搶手貨”,到最后招滿為止。
按理說本市民辦高中10%的跨區招生計劃已經取消,但考慮到一些區里民辦高中早就滿額,另一些區里的民辦高中則吃不飽,因此在全市普職比6:4的比例被嚴格控制的情況下,為了能滿足更多家長讓孩子讀高中的需要,區招辦對于家長想要調材料去外區讀民辦高中的情況,一般也只能采取放行的態度。
家長動借讀的念頭是他們選擇民辦高中的原因之一。將學籍先落在某個民辦高中然后想辦法去一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或公辦普通高中借讀成為家長曲線求學的辦法。
專家建議:招辦人士指出,借讀生三年后的發展也未必會有在本來學校來得好。對接受學校來說,借讀生的高考成績、思想品德評定等都與學校無關,學生本人會覺得老師不夠關心自己。對借出學校來說,學校僅負責保管學籍檔案和負責高考報名,并不過問該學生的學習狀況,至于評優加分等,更是沾不到一點邊的。另外,學生借讀到層次更高的學校中,學習起來也會比較吃力,萬一跟不上其他同學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學習效果會適得其反,這樣的結果肯定也是家長所不愿看到的。
■現象二:家長取道外地私立學校
因為本市高中計劃嚴格控制,民辦高中供不應求,因此最近,個別一心求高中的家長開始將視線投向了上海周邊江浙一帶的私立高中學校。這些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到外地讀高中三年后還是可以回到上海參加高考。
專家建議:靜安區教育考試中心主任胡關榮一針見血地指出,不管是在民辦高中還是去外地讀高中,這些考生三年后將和本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學生一起參加高考,如果按照本市歷年來的高考錄取率來看,現在處在梯隊后面的考生到時候也不一定能如愿考上理想大學。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去讀一個不錯的中職校,不僅就業出路好,就是考大學因為競爭對象變了,考進理想學校的幾率也反而更高。
■現象三:志愿填報失誤是家長考慮失當
考生拿著不錯的中考分數卻意外“落榜”,明明不想去一所學校最后去的偏偏就是這所學校,被“擇校”志愿錄取卻到招辦詢問能不能撤銷,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都是緣于當初填報志愿時的不慎重。其實與高考填志愿相比,中考的志愿填報要簡單很多,但遇上糊涂的考生和家長也容易在細微處犯錯誤。
專家建議:招辦人士認為,很多志愿填報上的失誤其實反映了家長的某種心態,比如很多家長不想孩子去讀“三校”,可拿著一個很低的分數,到最后要失去升學機會了于是后悔當初沒填一所好一點的中職校。“其實填志愿時家長都有自己的考慮,只是因為當時考慮得不全面,沒有能夠充分估計后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才導致后悔。”普陀區教育考試中心主任孟展說。
[專家建議]
尚無去處的考生應該去讀“三校”
其實目前中職校的招生計劃仍有空余,招辦人士建議考生應該抓住最后機會,去讀“三校”。
招辦人士指出,考分在30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考慮去讀中專,而考分在300分以下的考生則可以考慮職校和技校。雖然一些考生傾向于去復讀,但是專家指出,并不是所有考生都適合復讀。對很多學習潛力不足的學生來說,復讀一年也未必就能考到好分數,除非確實因為中考期間身體健康問題影響了考生的發揮。
專家建議:有些考生的興趣和特長并不在學習上,但他們可以去中職校學習一些技術,擁有一技之長,而且將來同樣可以參加高考。
近年來,上海的中職校開設了不少城市發展急需與緊缺的專業,從市教委提供的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8.55%,進入國有企事業單位、獨、合資企業單位和私營企業單位人數占直接就業人數的86%。有30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就業率之高創了歷史最高。
所以家長應該扭轉觀念,不要認為孩子一定要讀高中才能有出息。對成績始終欠佳的學生而言,與其固守“考高中、進大學”的傳統模式,不如嘗試“先就業后讀書”或“邊就業邊讀書”的成才新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