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武漢早報 作者:彭欣 2008-06-02 10:01:07
王華(化名)是我市一知名省示范高中招辦主任,用他的話說,每年他都會代表“一方勢力”在招生大戰中進行博弈。在他看來,武漢省示范高中競爭究竟有多激烈,招辦主任的日常工作就能完全反映。
忙:多睡1小時,可能少招2個優生
5月12日下午7時30分,王華在《2008年志愿填報記錄》上抄下最后一個已填報本校志愿的優生后,他長舒一口氣。“今年的仗打完了。”看著記錄上寫的數百名考生姓名,滿足之余王華隨口哼起了喜愛的民歌小調,盤算著晚上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
今年四月調考結束后評卷第二天,王華就從區內拿到了四月調考成績。此后每天早上6點鐘,他都準時起床。7點15分到校后,和其他招生人員碰頭確定招生進展,他開始坐在2部咨詢電話前,當起接線員。
“有時候真想有三頭六臂。”王華說,2部咨詢電話每天的間歇時間非常短,高峰時甚至可連續接上30多個,同時對著兩個話筒說話是常有的事。因為自己手機也被公布成咨詢電話,為防止電力不足,王華每天會準備三塊電池。
王華說,招生大戰期間,他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招生辦公室。因長時間給家長做填報解釋和勸說工作,上廁所和吃飯成了他白天難得的安靜機會。
為網羅更多優生填報,王華每天總是在晚上10點以后才離開辦公室。回到家后,王華會將當日咨詢的學生分類整理,確定第二天重點勸說的對象。因此多數情況下他只能在凌晨1點左右睡覺,第二天周而復始。“多睡1小時,可能少招2個優生。”
騙:遇老鄉也半勸半誆
在多次造訪王華的過程中,記者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一聽家長不是武漢人,王華馬上就詢問其老家,一旦是自己熟悉的地方,王華馬上操起當地方言認老鄉。
一次招生咨詢中,一位家長剛透露自己老家在河南,王華馬上說起一口地道的河南話和其寒暄。聽到家鄉話,這位家長連說“很親切”。雖然該學生分數填報該校風險很大,但王華用家鄉話勸說幾句后,家長當即拍板決定填報,并連說“伢交給老鄉還有不放心的。”
“能說四種方言吧。”王華笑言,年輕時他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能說不少地方語言。有時遇到特別優秀的學生,他總會用認老鄉的方法和家長套近乎。如果家長是武漢本地人,只要家長所在單位有自己認識的熟人,他也會和家長聊上兩句。
“你讓家長感到親切,勸說工作就簡單很多。”王華坦言。
裝:喜怒無常玩“變臉”
“我是個什么脾氣,我自己都弄糊了。”王華說,為了打動各色家長,他必須保持喜怒無常。
王華說,有的學生分數很高,考上該校綽綽有余,這樣的家長往往牛氣沖天,說起話盛氣凌人。此時,他一定會顯得非常強勢,用學校高質量升學成績、巨大的填報風險向家長叫板。“來咨詢肯定想報,打掉家長的牛氣,他們離填報就更近一步。”而面對一般的優生,王華總是滿臉堆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招生咨詢時,招生以外的事情縱然給自己再大的情緒影響,他也不會流露出來,只會標準地針對各種類型家長擺出相應的面貌。結果同事總開玩笑說他會玩“變臉”——能在短時間里轉變情緒,讓人捉摸不透。
狡:一切為校方利益
在王華看來,招辦主任一職關系到學校未來發展趨勢。因此在招生過程中,他從不帶任何個人情緒,甚至寧可違背一定的道德原則,也要維護學校利益。
在王華記憶中,06年招生中的一名學生他印象最深。
王華介紹,這年招生咨詢時,一名下崗父親找到他,稱兒子非該校不報。但其成績低于該校預估指令線10多分,很可能最終以三限生錄取,需交納2萬多元三限費,讓這個家庭的經濟負擔雪上加霜。
“家長當場下跪求我簽協議。”王華說,如拋開學校招生利益,他一定會告訴家長填報其他分數較低的學校,或干脆簽個協議免除三限費。但和該生簽協議意味著學校會損失2萬元收入,放走該生又等于便宜其他高中。但王華堅持不簽約,而以“先報考,入學后再適當減免”的口頭承諾勸說了該生填報。
最終中考時,該生發揮不錯,幸運地以指令生錄取,這位父親也對王華千恩萬謝。“換種結果,我真不知道怎么面對他們。”王華這樣說道。
招辦主任的職業,王華坦言又愛又恨。雖然為學校搜羅了大量優生讓他很有成就感,但為達到這一目的,自己不僅超負荷地工作,也時常超越了普通人的道德底線。“中招大戰,賦予了招生太多額外的東西。”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