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9-02-19 23:04:50
安徽破除中考戶籍壁壘流動人口子女將不再返鄉就讀———
安徽省近日規定,農民工子女在安徽可以在流入地參加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從而在全國率先破除戶籍對農民工子女參加中考的限制。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一舉措將改變在安徽就讀的無數農民工子女的命運,讓他們同樣享受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同時,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讀升學,也給城市教育資源的規劃和擴充帶來新的課題。
新政策體現教育公平:將改變農民工子女命運
安徽省教育廳規定,今年中考,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及其他流動人員子女,可在流入地就讀學校報名并在流入地參加考試錄取,也可按照本人意愿回戶籍所在地報名參加考試錄取。
近年來,各大城市紛紛建立農民工子弟學校,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就學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他們可以與城里的孩子一樣在公立學校讀書。但農民工子女隨父母到城市就讀后,因受戶籍限制卻不能在流入地參加中考,只得返鄉就讀。
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鄭德新說,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旨在破除戶籍對中考的限制,解決農民工及其他流動人員子女隨父母就讀“上得了學卻升不了學”問題,進一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教育公平。
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學有900多名學生,其中100多人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校長潘聲福說:“農民工子女可在流入地參加中考,讓農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可以享受與市民同樣的待遇,是教育公平和均衡的體現。這種制度設計體現了人性化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城市教育資源:面臨壓力與挑戰
從2005年9月開始,合肥市將32所公辦中小學作為農民工子女定點學校,2006年,定點學校增加到44所,2007年增加到70所,定點學校均為公辦中小學。目前有1萬多名農民工子女在合肥就讀。合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工作人員表示,根據目前進入合肥務工的流動人口來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子女在合肥的中小學校讀書,逐步增長的趨勢十分明顯。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讓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城市壓力肯定會增加。但這是安徽省的民生工程之一,雖然有壓力,教育部門也會努力加以解決,為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學習創造條件。
對于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參加中考,潘聲福校長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他認為,這一政策出臺,可能會有大量農村孩子進入城市學校。由于農村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式可能與城市不適應,兩種生活學習方式之間的銜接會成為一個突出問題,這將會增加流入地學校的工作難度。
一些合肥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將給城市教育資源帶來壓力,也會增加城市學生的競爭壓力,但他們大多對政府的做法仍持支持態度。合肥市廬陽區林店小學的學生家長韓保兵說,城市中學接納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教師、教室以及其他教學設施都得隨之增加,城市壓力也會增加,但影響不大,優質的教育資源人人都應該享受。
實現教育公平:戶籍和學籍應分離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說,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政府正在逐步放開招生限制,給流動人口更多的公民待遇,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實現社會公平首先就是教育公平。
王開玉認為,戶籍和學籍壁壘導致農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學半途而廢甚至貽誤學業,農民工及其子女也難以真正融入城市。這需要政府建立一種與戶籍分離的學籍管理制度,將農民工子女的升學需求納入整體教育規劃之中。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