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0 10:51:33
中考名師指導考生如何搞好語文、歷史、政治、數學、化學和英語畢業會考備考,解答六科復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歷史】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長沙市28中學一初三女生問:歷史材料題中關于歷史事件的啟示、教訓、看法、評價等問題,我不知該如何回答,請教一下老師。
彭志瓊答:此類問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不需要面面俱到。
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一初三男生問:我的歷史考分總是不高,始終上不了90分,尤其是選擇題中帶歸納性的問題總是失分,有什么辦法嗎?
彭志瓊答:選擇題中的難題往往是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綜合性較強,需要平時復習時注意將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歸納、綜合,以提高解題的能力。
【化學】要知道物質之間的變化規律
株洲一家長代小孩問:對于初三化學中物質之間轉化類型題,我女兒往往不知如何作答,請羅老師幫忙。
羅穎答:解此類題時,要知道物質之間的變化規律。比如,酸要轉化為鹽,學生就要了解酸轉化為鹽的一些基本規律:酸與金屬反應;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酸與堿反應;酸與鹽反應都能生成鹽。然后,根據題目的要求進行解題。
長沙市28中一初三學生問:化學復習時,是不是只要記住一些化學式和物質的性質就可以了?
羅穎答:初中化學復習的內容,大致分為基本概念和理論;元素、單質和化合物;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幾個部分,復習時要全面進行。另外,要特別注意近年中考的熱點。
【英語】死記硬背語法規則沒用
中南大學附中王同學問:我單詞詞匯量太少,短期如何提高?
張婷答:《中考考試說明》列出了1600個必須掌握的單詞,300條必須掌握的短語,學生應首先記住這些重點詞匯,如有時間再看看課本上的詞匯。詞匯應根據發音,按音節來記,這是最好最快的方法。
長沙市周南中學劉同學問:長沙市初中畢業口語插標考試在即,我應如何復習迎考(注:該考試與中考掛鉤)?
張婷答:第一部分自我介紹要充分準備好,聲音洪亮、流利熟練,力爭拿滿分。第二部分主要考學生的語音語調,一般疑問句句尾用升調,特殊疑問句句尾用降調。第三部分回答問題,準備好20個話題內容(考試說明中有提出),靈活回答老師問題。注意:儀表整潔、聲音洪亮、自信微笑。
【語文】寫作強調文中有“我”
株洲市石峰中學一男生問:我平時喜歡按“名人、名言、名思”的方式來寫作,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空了,我這樣的寫作方式在中考中會吃虧嗎?
張小娟答:寫作要注重表達自我,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中考作文強調文中有“我”,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名思”目的應是表達“我”對現實生活的真情實感,不能拋開“我”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思考、體驗,單純為體現文采而引用“名人、名言、名思”。
湘潭湘機中學一男生問:我的寫作基礎不怎么好,怎樣提高作文水平?
張小娟答:①考前復習要加強寫作訓練,每周至少寫一篇作文;②多讀一些優秀作文和中考滿分作文,通過讀一類作文來激發自己的寫作靈感,為了提高閱讀的效果,要注意動腦筋讀,如拿到一篇優秀作文,先不忙看文章,先看題目,自己先構思一番再讀文章,將自己的構思與別人的作文進行比照,取長補短;③經常做一些審題練習,訓練自己的作文思維。
【政治】開卷考試不需死記硬背
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一女生問:如何回答政治考試中的分析題?
梁勛答:閱讀材料時,要看問題的設計是主觀性問題還是客觀性問題,如果是客觀性問題,那么答案應該較標準,應以書本為依據,例如: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等等。如果問題是主觀性較強的,例如:給你的啟示、你有何建議、你認為該怎么辦等等,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如果是綜合性較強的問題,那么必須從多個角度思考,同時又不能脫離課本中的理論。例如:西藏經濟發生巨變的原因是什么?這就必須從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多個方面來回答。
長沙市七中一男生問:政治開卷考試需要“死記硬背”嗎?
梁勛答:不需死記硬背,但是最基本的觀點必須記住,一些理論必須理解才能靈活運用。
【數學】不要一味解題,而不去反思
長沙市十九中一女生問:我數學學習的效率低,就要中考了,請問謝老師有什么辦法嗎?
謝正軍答:首先是聽課,要適當課前預習,上課抓3-4個疑問,盡力自行消化。然后是做題:不要怕錯,快速完成、再去檢查。能做到這兩點,信心會逐步樹立,效率會不斷增強。女孩子一般都解題慢,應該先做,不管對不對,不要一步三回頭,這樣就越到后面越緊張。
湘潭一中學初三女生問:不知如何解應用題、綜合題,請問解這類題有什么竅門嗎?
謝正軍答:①應用題有幾個類型,而每個類型解決的方法是相近的,如增長率問題,基本就是原數(1±x)平方=現數的公式模式。工程問題、行程問題,用表格法解決是一目了然的。
②綜合題:一般求解線段,求函數關系式、證明三角全等情形,而解決這幾類問題的常用知識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數等。
總之,不管什么形式的題,都要不斷歸納、歸類,不要一味解題,而不去反思,經過一定量的習題后,要形成系統的解題方法或套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