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01 11:08:45
牽涉 加分政策代表部門利益
取消一切高考加分政策的呼聲,一直未息,但這在曾任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的周洪宇看來很難實現。“僑辦、軍轉辦、計生委、
工商聯等,甚至有的部門把加分當做完成自身工作任務的一個手段,加分的范圍一再擴大。”
“如果有其他部門想參與意見,教育部門是擋不住的。”他說,有些地方出現的將考試加分當做發展地方經濟、引進人才的手段,教育部門并無決定權。
周洪宇的看法,得到了南方一位省考試院負責人的認可。“每項加分政策都代表了某個部門的利益,某個資格審批部門的利益。如果說沒有教育部門的利益那不確切,但教育部門在其中只是一部分。”
在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員王西(化名)看來,由于關系這么多政府部門的利益,取消高考加分只是紙上談兵,“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不合理項目、降低幅度,同時完善監督。”
10多天前,上海市人大代表視察高考錄取現場。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揚表示,上海市高考加分人數從去年的5352人減少至今年的2618人,明年將依據教育部要求進一步從緊調整,使加分幅度、范圍控制在更“合理科學”的水平。
五花八門的加分政策
1.山東省曾規定應屆高考考生可以每人加10分,初衷是為了防止復讀。2002年后此項政策取消。
2.福建省規定,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或其子女受高考加分照顧政策。
3.河北省規定,該省授予“教育世家”稱號的教師子女報考師范院校的增加20分。
4.媒體曝光湖南省教育廳發文要求省內高校降分照顧教職工子女。
“僑辦、軍轉辦、計生委、工商聯等,甚至有的部門把加分當做完成自身工作任務的一個手段,加分的范圍一再擴大。”
——曾任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的周洪宇
反應名牌高校對“加分”冷淡
雖然加分的“途徑”很多,但由于造假日益嚴重,名牌大學已經對其態度冷淡。
多年參與招生工作的王西告訴本刊,加分在高考錄取中最重要的作用是投檔,“加上這10分20分,就可以進入高校的招生視野了。”
但是,在具體錄取過程中,分數相同的考生,名牌高校一般都會優先錄取沒有加分的。
在北大和清華每年公布的錄取各省頭名的數據中,細心的人會發現,有時兩所學校公布的錄取頭名者總數,會超過全國各省頭名的總和,“那是因為有時算的是加分后的‘狀元’,有時還算了沒加分的。”
評論
為了農民子弟,建議“裸考”
教育、考試歷來就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方式。而在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在精英的遴選和再生產過程中,承擔了最主要的職責。
給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分,并沒有什么不對,可以促進素質教育,也是對高考制度的一種補充。但是這些加分政策實施后,變得很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考的簡便性、明確性和公平性,也破壞了高考的政治—社會功能。
比方說,這些高考加分的政策出臺之前,很少聽取農村學生的意見,不能反映他們的利益。很多地方在進行高考改革前,也都舉行了座談會、聽證會。但是,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院士就發現:高考改革這樣一個牽扯農村學子命運的大動作,鮮有聽說教育部門在農村學校舉行座談會,聽證會上也很少出現農村學生代表。
溫家寶總理就曾說,他發現大學里面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了。
大學應該是公平的、開放的,不管是什么背景的人,都可以通過大學成為精英。大學尤其應該注意,照顧那些聰明勤奮的農村孩子,照顧窮苦人家的子弟。如果大學都成了金錢、權力與教育資源交換的地方,那大學就真正墮落了。
假如讓我來提政策建議,那我甚至認為,應該恢復全國一張卷子,加強高考的“全國統一”,取消那些不容易判斷、傾向性太強的加分,恢復“裸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