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2009-09-10 11:28:09
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第一封信:從誠信談起
引言
2000年,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時,一位來自名牌大學的同學問我:“開復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樣成功。根據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這件事很過癮。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崗位呢?”
很顯然,這位同學誤解了成功的真諦。在與中國大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這種對成功的誤解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許多同學都會不自覺地在成功與“有財富”、“有地位”或是“做領導”、“做管理”之間劃上等號。歸根結底,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一種迷茫,他們在多元化社會和多種價值觀的沖擊下喪失了自己獨立的判斷力,并逐漸背離了正確的價值觀。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內心非常焦慮。其實,真正的成功并不是簡單地復制別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地追隨某種社會風潮。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須首先做一個誠信為先的好人,并需要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在不斷學習和不斷與人交流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是,我該如何把這些想法告訴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學生呢?也許,我該拿起筆來,以自己對成功的思考和多年來積累的經驗為基礎,給廣大中國學生寫一封誠懇而熱情的信——我覺得,這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愿望,也是我作為一個有機會融會中西的華人學者所應盡的義務。
當時,我要給中國學生寫信的想法遭到了身邊許多人的反對,他們怕我因此而惹上麻煩,或者被人譏笑為“多管閑事”,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公司的形象。但最終,我還是決定以個人名義在媒體上發出這封公開信——當時使用的題目是《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因為還沒有打算寫后續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
該文首先在《光明日報》刊載,隨即便被全國各大媒體轉載。幾乎在一夜之間,網絡上各大論壇、各大社區都在迅速轉載這封公開信,信的內容在無數所大學里口耳相傳。這樣巨大的反響的確是我始料不及的,但它也恰好印證了我先前的想法:中國學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指引,而我自己有能力也有意愿為他們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今年5月23日,比爾?蓋茨先生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國待遇。文中,他特別談到了在清華大學與中國大學生那次對話的愉快經歷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國的這兩年來,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國內各高校與學生們進行交流。這些訪問和交流使得我有機會與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就他們所關心的事業、前途等問題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中國學生的聰明、好學和上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與這些青年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問題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那些已經獲得國外大學獎學金的學生,大都希望我談一談應該如何度過自己在美國的學習生涯;那些決定留在國內發展的學生,非常關心如何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學業方面取得成功;還有那些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則希望我能講給他們一些學習、做人的經驗之談。最近,更有一些學生關心網絡信息產業的發展,希望了解美國的大學生是如何創業和致富的。
看到這么多雙渴求知識、充滿希望的眼睛,我突然產生了一種沖動,那就是給中國的學生們寫一封信,將我與同學們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對中國學生的一些忠告寫出來,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留學、工作或者創業的過程中能夠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順利,事業更成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