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8 09:13:29
2010年中考系列復習指導之--語文閱讀
提起閱讀就會讓孩子和家長頭疼,“聽、說、讀、寫”是語文的主要活動,而現在中考考查的主要是“讀”和“寫”。中考語文閱讀包括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兩部分,分值占基礎卷的總分值超過30%。今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16分,四道小題,題少了分多了,難度加大了,這對同學們的閱讀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
現代文包括:記敘文(包括散文、小說)、說明文、議論文三類。近幾年各地中考現代文閱讀體裁多樣,題材豐富,意蘊深刻,強調整體感悟。天津近幾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是一篇偏重于議論或抒情的散文,這樣的文章對于學生閱讀有一定的難度,著重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要提高閱讀答題能力,就要重視日常閱讀訓練,當然這種訓練不是單純地多做幾篇閱讀,而要在閱讀訓練中尋找閱讀方法,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因此,我們在閱讀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
一、讓自己形成這樣的理念:
1、要有文本意識,明確“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所有的閱讀試題答案都應該在原文中找到依據和理由,因為中考語文閱讀是以理解性閱讀為原則。同學們在答題中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不需要過多地結合自己生活體驗的理解,表達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而要閱讀文本,找出作者對這一問題的態度。
2、要有題目意識,問什么答什么。考題中一定會有出題人考查的目的,這應該成為我們答題的方向,要學會在題目中尋找一些關鍵性詞語。
在閱讀訓練中,我常常跟學生做這樣的一個游戲:
我問:“我為什么一會兒要去吃點東西?”
這時,學生們總是踴躍地回答“你餓了”“你饞了”“你想吃東西了”等。
我說:“這是你自己的想法。”再聽我說。
我接著說:“我閑著也是閑著,一會兒要去吃點東西。”
我問:“我為什么一會兒要去吃點東西?”
這時,學生的答案變統一了——“閑著也是閑著。”
我最后說:“為什么剛才大家的答案各異,而這時統一了呢?因為我說出了答案。可是我問的時候你們都沒注意,我問的是‘我’為什么吃東西,我還沒說原因,你們就答出來了,顯然是主觀臆斷了。”
其實,這就是我們閱讀中的一個最大障礙,過多地強調自我的感受,而沒有把握住原文中所要表達的作者的意思。
3、閱讀要有“整體意識”。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這兩個問題。
一定要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解答,要根據試題要求,完整地篩選出要點,以避免掛一漏萬的答題現象。
二、培養“三種能力”:“審查題目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述的能力”。
審查題目,不僅要明確答題的要求,問題的指向,還要確定閱讀的范圍,揣摩題中重要信息的含義。
篩選信息的正誤,關系到答案的正誤,篩選信息不僅要學會分辨有效信息和無效信息,有時還要辨析信息的主次,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系。
語言表述是答題的最后一關,不僅要求形成的答案要點完備,而且要求語言通暢,簡潔明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