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8 11:25:52
摘要:余先生本來跟人打交道就緊張,所以總覺得上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放假期間他終于得以完全放松,縮在自己的空間里。然而8天假期眨眼就過了,一想到上班他就頭痛,甚至想讓醫生給他開兩天病假,“…… |
10月9日,是國慶長假后第一個工作日,不少人從前一天開始就嘀咕“不想上班”、“討厭上班”。當天,記者走訪了南寧部分醫院的心理門診發現,純粹因出現節日綜合征而前來咨詢的人還沒有,但在咨詢過程中流露出害怕節后上班心態的人卻不少。醫生說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部分人群節后焦慮加重
9日上午11時許,記者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心理門診看到,已經有不少人坐在各診室前等候咨詢,但經了解,這些人多是一直在這里進行咨詢治療的病人,并未有因為節后上班產生焦慮而專門來咨詢的。
“單純因為節日綜合征前來咨詢的一般不會有。”該門診趙瑋琳醫生告訴記者,“前來咨詢的多是老病號,不過因為節后要上班而出現焦慮情緒加重的情況倒是有的”。
余先生本來跟人打交道就緊張,所以總覺得上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放假期間他終于得以完全放松,縮在自己的空間里。然而8天假期眨眼就過了,一想到上班他就頭痛,甚至想讓醫生給他開兩天病假,“好再做兩天的思想準備”。
“我是前6天放松得很,天天睡到自然醒,但到了最后兩天開始焦慮。平常我們上班任務就重,現在拉下了8天的活,有很多任務要趕,趕不完就得扣錢、挨批,一想到這些我就整晚整晚睡不著。”夏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緊張的工作節奏本來已使她患了焦慮癥,平時經常看心理醫生,以緩解焦慮情緒,可一個長假下來,放松后又驟然緊張的節奏讓她稍有緩解的焦慮情緒又加重了。
在廣西醫科大一附院、南寧市心理醫院等醫院,記者詢問的部分心理醫生也沒有發現單純因節日綜合征前來咨詢的人群,但醫生們說,長假過后遇到的出現節日綜合征的人還真不少。
心理醫生也有節日綜合征
“我不想上班”、“越來越厭煩上班了”……9日,記者一上網,許多朋友、同行扔過來的就是這幾句話。艾小姐在一家媒體工作,8日就開始上夜班,她說節日期間在家睡大覺、看小說就心情愉快,一說起要上班了她就“痛恨得咬牙切齒,想辭職”。
“其實,我也有節日綜合征。”心理醫生趙瑋琳也談起了她的心情。節日期間,她所在的醫院心理門診也休診8天,她終于可以將繁忙的工作放在一邊,“天天在家休息,哪里也不去,每天睡到自然醒”。雖然這樣,但節日期間她仍然不能完全放下工作,不時要拿出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來看,“好像就是有什么放不下,不敢輕松,心里還是有焦慮情緒”。想到9日又要面對各類病人,趙瑋琳也說不想上班。“節日綜合征屬于心理衛生范疇,但并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正常的人可以自行調適,自行痊愈。”她說,出現節日綜合征的人,多是一些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工作需要跟人打交道的人或完美主義者。
節日綜合征不是病
據心理專家介紹,節日綜合征的癥狀很多,如生物鐘紊亂,出現嗜睡、全身疲憊、焦慮等癥狀,還有對上班后的緊張狀態感到極度煩惱和恐懼,出現心理失落,不愿意上班。這是由于節日里生活節律被打亂,比如白天睡覺、晚上熬夜、吃東西沒有規律等造成的,而且放假時間越長,這種焦慮也就越明顯;所處的工作環境壓力越大,對上班的恐懼心理就表現越突出。
專家們分析,因為長時間身心輕松,突然緊張起來投入到有壓力的工作,心理上落差較大,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甚至有些許焦慮,這屬于正常的心理反應。一般來講,正常人經過3~5天就可以調節好心態,進入正常的工作軌道。
醫生提醒說,如果意識到自己不能迅速適應工作節奏,工作的前幾天可以作為緩沖期,不要強迫自己馬上進入高效的工作狀態,就像汽車發動前,先緩緩啟動,再進入高效奔馳狀態。緩沖期的這幾天要早起早睡,調節好生物鐘,飲食以清淡為主,做些放松訓練,睡前喝杯熱牛奶,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焦慮。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