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語文網 作者:朱常青 2010-06-12 11:16:11
一、導語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準確、新穎的題目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能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近年來,中考作文中出現的話題作文,要求學生自選文體,自擬題目,進一步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但是與傳統的命題作文相比,作文時就必須具備基本的擬題能力。有時,一個話題作文,閱卷老師一看題目,便知文章的優劣,一點也不夸張,這并非是說老師閱卷時不看文章的內容,而是從相關的題目的比較中已能做出初步的判斷,如果文章的內容尚可,往往先入為主,那文章的分數自然就會上去了。因此,給文章擬一個準確新穎的標題非常重要。
二、導寫零距離
關于考場作文的擬題問題主要集中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擬題的時機問題。有些同學拿到話題作文就急急忙忙在擬題上下功夫,結果影響了作文內容的選材和構思,還有些同學作文寫好了再擬題,有時又想不到一個比較好的題目,最后只好隨隨便便擬一個,匆忙交卷。二是擬題的方法問題。怎樣才能擬出一個緊扣文章內容新穎生動又有文采的題目?
1、擬題時機
給話題作文擬題,并沒有固定的時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文擬題更是如此,在作文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對于同一個話題,有的同學一看到它,頭腦中馬上就形成一個新穎生動的題目,雖然,這時候他的內容還沒想好,就連文章寫什么他都不知道。還有些同學,見到話題之后,頭腦中就立即在搜索與話題有關的信息,如:人物、事件、場景等等。因此,我們說擬題的時機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比較好的作文題目“妙手偶得之”的情形是經常會有的。因此我們建議同學們在擬題的時候宜緩不宜急,如果能一下子想出一個好的題目并依之構思行文,當然最好,但一時找不出合適的題目,也不要為之愁眉苦臉,絞盡腦汁。不妨把想到的幾個題目都寫下來,寫在草稿紙上,稍后,再加以整理歸納,不能因為擬題而干擾了你文章思路的進程。有時你會發現,剛開始定了個題目,自己還比較滿意,但隨著文章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者論證思路的進程,初定的題目又不能適應文章的內容的發展了,這時就應該及時地調整思路,一定要把好的內容寫出來,標題可再進行增、刪、改,因為好的文章畢竟是靠豐富充實的內容來感染讀者的。如下面這個話題:
以“詩”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有一位考場滿分作文的同學,談他寫作時的擬題經過,起初,他看到這個話題,想到自己從小就背了許多的詩歌,初定為“我和詩歌”,接著寫自己從小受到爺爺的熏陶,愛背唐詩,童年時怎樣,小學時怎樣,初中時又怎樣受到感染,他靈機一動將題目改為“詩,伴隨我成長”。當他接下去寫到游子思鄉,母愛親情,山水田園等詩歌題材,從而領悟到生活的內涵時,他又將題目改為“生活因詩而精彩”,這樣他在寫作的過程中完成了擬題的優化過程。顯然“我和詩歌”就顯得比較俗氣,“詩,伴隨我成長”就顯得生動些,而“生活因詩而精彩”則既能涵蓋文章的內容,又顯得比較新穎。
以上的這個事例,可以說明在寫作過程中擬出的題目是構思行文時自然醞釀的結果,這樣的文題往往是比較理想的。在考場作文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受到已擬標題的限制,削足適履,得不償失。
還有些同學,往往文章已經寫好了,標題還沒有最后敲定,這時候就要回過頭來,把自己的文章整體上讀兩遍,想一想文章的中心,再把話題斟酌斟酌,經過精心篩選,也應當能擬出一個合適的標題來。
總之,我們提倡擬標題的時機,宜緩不宜急,即使是“妙手偶得之”的標題,在文章寫好之后,也要結合內容再看一看,為了達到吸引閱卷老師眼球的目的,要仔細推敲。
2、擬題的方法
擬題的方法很多,對于不同的話題,我們要區別對待,最基本的方法是“大題小作”“化虛為實”。
所謂“大題小作”“化虛為實”就是指將那些抽象的,寬泛的,能表現多個主題或是外延較大的話題,從標題入手,力求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從一個側面切入,把話題落實到具體的人、事、物上,因此初步擬題的過程,實際也是一個構思立意,初步確定寫作內容的過程。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擬題的過程和方法都不是一層不變的,這里為了便于同學們掌握,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添加成分法
幾乎所有的大話題都可以用此方法,就是在話題關鍵詞語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詞,對其進行限制或補充,以縮小寫作的范圍。如以“寬容”為話題,可擬成記敘文題:《感悟寬容》、《寬容他人》、《寬容自己》、《這也是寬容》、《寬容是陽光》、《在寬容中成長》;可擬成議論文題:《談寬容》、《寬容的力量》、《拒絕寬容》、《學會寬容》、《寬容之后的思考》等。
由此可看出,通過在話題前后添加修飾性詞語,從而使文章的選材范圍的指向更加明確,更集中,也使文章的切入點更小,更便于寫作。
(2)、引用法
這也是考場成功作文常用的擬題方法之一。同學們平時積累的名言警句、古典詩詞、成語格言如果能巧妙地運用到擬題中來,往往會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因為這些都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含蓄雋永,精煉緊湊。
如以“習慣”為話題,可擬為《勿以善小而不為》、《禍患常積于忽微》;以“聲音”為話題可擬為《此時無聲勝有聲》;以“讀書”為話題可擬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有時為了使自己的文章具有新鮮感和時代氣息,引用流行的廣告語和歌名、歌詞、名著篇名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對那些流傳甚廣的,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改編。如:以“體驗”為話題可擬為《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心太軟》、《擦干淚,不用怕》;以“自我與他人”為話題,可擬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寬容”為話題可擬為《一笑而過》(那英)、《都是寬容惹的禍》(改自《都是月亮惹的禍》);以“友誼”為話題可擬為《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同名小說)。以“道德”為話題,可擬為:《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葛朗臺的新生》等。
(3)、反常法
反常法,就是在擬題時克服常規的思維定勢,或者違反常情,使擬出的題目具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如以“競爭”為話題,可擬為《感謝對手》、《以敗為榮》;以“素質教育”為話題,可擬為《真想做個后進生》、《渴望生病》;以“關注生活”為話題,可擬為《給生活加點苦吧》等。
(4)、符號法
符號法,就是指運用數學符號和標點符號來擬題。這種方法既能一目了然的概括文章的內容,又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往往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以“素質教育”為話題,可擬為《7+1>8》、《成績≠素質》等,以“關注生活”為話題,可擬為《生活--???》(生活充滿了新鮮,需要隨時關注) ,以“合作”為話題,可擬為,《1+1>2》;以“成才”為話題,可擬為《天才=勤奮+汗水+方法》。當然擬題的方法遠遠不只是這幾種,這就要求考生平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考場上要能靈活的進行運用,多留心電視廣播和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有特色的語句。如美伊戰爭期間,某報就曾發表了一則《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評論,這樣的標題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絕,真使人過目不忘。
三、超越無極限
請根據下列話題擬題。
話題1:以“奉獻”為話題,題目自擬,文體不限,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點撥:
(1)、用添加成分法擬出的標題:
《愛的奉獻》、《奉獻自我》、《奉獻的力量》、《奉獻是陽光.》、《學會奉獻》、《談奉獻》、
(2)、用引用法擬出的標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引用古詩文擬題,用比喻修辭寫出人的奉獻精神)
《化作春泥更護花》(引用古詩文,比喻人晚年的奉獻精神)
《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引用成語擬題,可將英雄人物的事跡演繹成文,如:任長霞、孔繁森等)
《這是心的呼喚》、《愛的春風》、《生命的源泉》、《這是愛的奉獻》(引用歌名、歌詞擬題)
四、升格平臺
文章的標題很重要,但它能起的作用也就只能是錦上添花,我們也不能把它的作用夸大到不適當的程度,寫文章是一個整體的過程,要擬出一個新穎、含蓄、準確、凝練的標題還必須在審題立意上下功夫,我們更不能為了追求題目的新穎別致而不顧文章的內容,畢竟文章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作文擬題的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誤區之一:擬題空乏
這些同學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是缺乏基本的擬題能力,對話題作文“大題小作”“化虛為實”的基本方法還沒有掌握;二是為了追求與眾不同、一味求新導致擬題失誤。
如以“收藏”為話題,有的同學擬成《收藏宇宙》、《收藏地球》,依之行文不著邊際,與自身的生活脫節,沒有具體的人、事、物可感,導致文章的內容空洞。
誤區之二:偏離話題
話題作文如果擬題不準確,失之偏頗,很容易使文章的內容偏離中心。如以“我和學校”為話題,有的同學將之擬為《學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雖然這位同學的文題較新,但卻不夠準確,因為文章的內容中沒有“我”。再如2005年陜西的一位考生,寫的作文題目是《窗外的冬天演奏會》,它采用的是小標題的形式寫了“進行曲——圓舞曲——交響曲”,但文章中沒有一處緊扣題眼“窗外”的地方,這都是很好的教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