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2010-06-30 17:17:42
中考首日,本報邀請中學特級教師和教研員,對今年中考語文試卷作了全面點評。為滿足讀者要求,《教育周刊》再次邀請市北初級中學一線教師,剖析其他相關科目的試卷特色。
物理
知識考查點和題型非常穩定。知識點的覆蓋面廣,緊密聯系考綱,特別是對知識點的考察級別也是緊扣考綱要求,像考綱對各個知識點的要求“知道”、“理解”和“掌握”幾個等級的把握非常準確,沒有出現超綱內容。同時突出了重點知識的考察力度,“掌握級”的知識內容無一遺漏,都在重點考察之列,如密度、壓強、二力平衡、電功率的測量等。
敘述相當清楚
卷面文字清新易讀,很有平易近人的感覺。整個考卷內容敘述得相當清楚,沒有出現讓人感到模棱兩可的問題,想必考生做起題來也不會感到額外的緊張。特別是以往讓考生有些畏懼的填空題最后一道“情景題”,今年的“情景”比較清楚,回答起來應該比較容易對路。
壓軸題不意外
壓軸題有如期而至的感覺。今年的壓軸題還是計算題的最后一題的最后一問。前幾年都是以電路計算為壓軸題,而今年變為了壓強計算。我們只要看看5月份的市調研卷和眾多教師的考前預想,這個改變確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這里看到,初中物理學業考試會逐步打破以往計算題不列方程一步求解未知物理量的局面,將更多地要求學生能夠把數學的方法應用于物理的解題中來。
考察科學素質
整張試卷更注重學生科學素質的考查。例如實驗題的最后一道題創設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實驗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眾所周知,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每個學生都應該懂得要尊重科學就必須尊重實驗,人為修改實驗數據顯然是違背科學的。這種題型立意新穎,對今后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有很積極的導向。
蔡大海
英語
在確保試題科學性的前提下,努力貫徹二期課改的要求,推進二期課改的深入發展。重視考核點的覆蓋面,詞匯努力體現兩套教材合一的要求,同時注意處理好語言知識積累和語言能力發展之間的關系。
問題安排難易適中層層遞進
試卷的第一部分聽力的第二大題,不但考查了學生對于英語的基本反映能力,同時也對初中學生應有的理解和推斷力進行了一定的測評。語境多樣化,內容廣泛化,全面而又務實,結合了考生所能涉及到的生活范圍和生活經驗。第三、第四大題的聽力內容,注重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理解和判斷,內容更生活化。
第二部詞匯和語法緊緊圍繞考試綱要,內容基礎,題目統籌兼顧了學生的不同情況,檢查了學生在初中階段所應具備的英語的基礎知識。詞匯、詞組的辨析,問答句等內容,一方面對于學生的詞匯的掌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也兼顧到了學生今后“學以致用”,使英語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
既有文化內涵又能放松應考
在閱讀部分,首先選材多樣化,生活化,涉及到了文化差異,法規,家庭問題和時尚健康方面。文章本身不單單是一種測試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內容。既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能讓學生放松緊張的考試心情,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體現語言的文化性和語言學習與時俱進的特色。其次,題目安排循序漸進,完形填空,首字母填空,除了體現學生對于基本詞匯的掌握外,更注重了前后貫通,整體理解,綜合運用,題目活而不難。最后的任務型閱讀更是取自于學生都關注的自身發展健康問題,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文章貼近生活但是立意高。
讓每個考生都有東西可以寫
作文部分一直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十分關注的內容。因為它不但分值大(18分),而且對于學生的審題能力、詞匯量、語言組織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都是一種體現。本次的中考作文題目繼續沿承2009年的風格,題目范圍明確,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東西可以寫,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詞匯量、切入點及語句的組織安排能力。另外它不僅是一篇作文同時也幫助學生對于自我進行認識和鼓勵。
總的來說,通過此次考試,我們更應意識到注重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強調對語言能力的全面培養,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強化交際,努力在實際運用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體現語言的工具性。
李強
化學
試題題型仍保持2009年試題的題型形式,依然為單項選擇、填空和簡答三大題型,題型穩定。試題內容都在手冊中化學課要求之中,整個試卷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各部分內容比例恰當,整套試卷和分值較大題號的試題難易有梯度,整卷試題的難易程度與2009年基本上一致,使不同程度的考生均均有所收獲。
面向全體學生
試題內容源于新教材,重點考查了初中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試題引導平時的化學教學要遵循課程標準,回歸教材,重視實驗,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注重日常生活
試卷背景材料取自于考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平時實驗和教材中。
試題重視化學學科與生產、生活、生活和科技等的聯系和應用。很多試題情境都是學生接觸或知曉的社會實際和生活實際。例如27題中冰塊融化、黃瓜榨汁、菜刀生銹和玻璃破碎;29題的“黑火藥”;31題胃酸的中和;39題食堂用煤怎樣充分燃燒等來自生活。34題我國膽銅法冶煉銅;41題天平、量筒、燒杯和pH;42題粗鹽的提純;43題、44題氣體的制取和收集;49題酸堿中和;50題電解水和檢驗水及氫氣燃燒的現象等都來自平時實驗和教材中,但在原有的基礎上有創新,這就要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和實驗室,突出化學學科的教與學的特點。
體現時代氣息
47題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為題頭,使整個試卷有了濃濃的上海時代氣息,是一大亮點。在世博主題下,通過焰火表演,考查了焰色反應;通過世博園區使用電動車,考查了溫室效應、酸雨和一氧化碳氣體;以“活性炭+超濾膜+紫外線”組合工藝,考查了自來水的生產中吸附和消毒;以世博園區中使用的飯盒、胸卡、證件等的使用材料的成分為材,又考查了物質的組成和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47題的考點較多,但考生會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試題。
牛平會
數學
力求在保證難易適度的前提下,考慮考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注意了區分要求,也在嘗試著穩中求新。
知識點覆蓋全面
初中階段六至九年級所學知識均有涉及,且比例合適,很好地體現了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學科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的要求。如第19至24題分別考查了實數運算、解分式方程、銳角三角比與圓、統計初步、三角形與四邊形、二次函數等相關知識。這秉承了近幾年學業考試的一貫風格,即在第19至24題中重點考查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三角形與四邊形統計初步、圓等初中數學六大板塊,學生不陌生,能夠比較自如地解決問題。
體現基本學習水平功能
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1至20題(除第18題)以概念、性質的直接運用為主,主要考查初中數學知識的知道、模仿、理解等能力水平,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水平,很好地體現了學業考試結果作為初中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的功能。
第21題銳角三角比與圓的垂徑定理的考查、第22題統計初步的考查、第23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考查主要體現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盡管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知識,但這里要求學生能在不同的背景中將問題與已有數學知識建立起聯系,運用相關技能來解決簡單的有關問題,很好地體現了學業良好水平學生的篩選。
體現優秀學習水平功能
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數學能力的考查,如第18題填空題,第24、25題解答題,仍然一如既往地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以及數學能力的考查。如第18題考查圖形的運動、分類討論思想;第24題考查字母表示數的思想、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第25題考查方程思想、分解與組合思想等。
考慮不同水平解題需求
難度適中,注重通性通法,如第20題解分式方程,既可以從直接去分母的角度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換元法使解方程變得更為簡單。無論對于何種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第24題盡管能力要求比較強,但其實質是點的坐標在直角坐標平面內的幾何意義的運用。即便能力一般的學生也可以從通性通法的角度,按部就班地將所涉及的點表示出來,再利用幾何意義將所涉及線段表示出來,利用面積公式求解。
第25題的第2、3小題其實質是比例線段中基本圖形的構造,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不同角度構造基本圖形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注重與實際相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第14題以世博主題為背景的概率計算、第21題以海寶活動為背景的幾何計算、第22題以世博游園為背景的統計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數學于生活中的作用。
試卷整體保持穩中有變
在試卷結構與近幾年學業考試結構相同的基礎上,本次學業考試也適當求變,體現新意。如第21題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中,出現了非特殊角的銳角三角比,顯然這更符合實際生活,其問題背景也顯得更為真實(從中是否可以理解為計算器也將逐步進入考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第23題幾何證明題中,出現了尺規作圖。這一多年未考的知識出現在了今年的學業考試中,考查了學生的作圖能力。實際上我們從前幾年的中考中可以隱約看到此類問題的影子,如2005年中考的第21題作軸對稱圖形;2006年中考的第12題作中心對稱圖形;2007年中考第12題作中心對稱圖形;2008年中考第21題作軸對稱圖形。今年則在以前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變化,值得關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