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小佳 2013-05-27 12:15:25
1.出處:選自《聊齋志異》
2.作者: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詳情見7年級上冊《山市》。
3.字詞句:
A. 字音:綴[li]行 苫蔽[shan bi] *[kao]尾
B. 詞義: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異義: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eg:只增笑耳。今為耳朵。
②.股:古義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為屁股。
⑶.一詞多義: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敵:a.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eg:恐前后受其敵;b.名詞,敵人,eg:蓋以誘敵。
③.之:a.補充音節,無義,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詞,指狼,eg:又數刀弊之。
④.意:a.神情、態度,eg:意暇甚;b.動詞,企圖,打算,eg: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動詞,上前,eg:狼不敢前。
請下載附件: |
《初一語文下冊文言文復習資料:《狼》》 |
(![]() ![]() |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