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紫涵 2014-02-25 10:45:27
因此,《通知》中提出,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內的中國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在今年將制訂完善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在2015年開始正式實施。
而在3年之后的2017年,《通知》要求上述城市95%以上的初中將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
“組織考試及與入學掛鉤行為得到杜絕,與擇校有關的亂收費得到根治。”《通知》言之鑿鑿。
教育部甚至宣稱,要將這項工作納入到教育綜合督導中,作為衡量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把評價考核與表彰獎勵、行風評議、政績考核緊密聯系起來”。
有知悉內情的專家透露,《通知》其實是決策層治理“擇校熱”的組合拳之一。
早在今年1月份,教育部就下發了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文件,詳細列出了包括“單校劃片”、“多校劃片”、“一人一籍、籍隨人走”、“陽光招生”等十項舉措。
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則透露,今后主管部門還將從學校管理模式改變的層面來破解“擇校熱”。
“教育部這次跟以往不同,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具體的要求,值得期待。”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稱
“100%也沒用”
長期關注北京小升初的清華園教育集團副總經理聞風,則顯得有些謹慎。他覺得新規定中95%這個比例的設置,很難理解。
“為什么教育部還要留出5%的‘非劃片招生’名額給到某些學校,這相當于給了各小學招生時的‘自由裁量權’”。聞風說。
在他看來,政策的這樣設定,似乎在告訴家長們,即便到了2017年,依然會有5%最好的初中可以實行就近入學;95%劃片入學的初中,依然還有5%“自主”招生的權力。兩個5%為共建、關系、選拔考試留下了讓人擔心的缺口。
聞風甚至覺得,新政策最后會導致如下后果:一邊是放開5%的名校口子,為社會權勢階層、富裕階層的子女提供了擇校的名額;另一邊卻是95%的學生嚴格按照電腦排位就近入學,剝奪了過去普通家庭子女通過報考奧數、英語等方式通過“點招”進入名校的資格。
“現在你出臺政策玩命限制那些沒錢沒權的人跨區擇校,卻強勢保留了共建擇校,你不是等于把擇校的權力更加集中到那些社會優勢階層?”聞風質疑道。
聞風建議,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應該賦予學校自主招生權,5%的口子也不要開,北京的中小學應該實行100%免試就近入學,“都是納稅人,你要不都敞開,要不都關上,一視同仁”。
對于聞風的看法,楊東平教授持不同態度,他覺得95%的設定,從某種意義上是政策制定者務實的做法。
“按道理說,義務教育要100%實現就近入學,但在北京目前實際上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現實的。現在留出一個口子來,不是人為留個缺口讓部分人更加高昂地尋租,而是從政策落地的現實考慮,但應該看到,這個政策的遠期目標是要達到100%的。”楊東平教授表示。
政策嚴格限定100%免試就近入學,能否解決北京的“擇校熱”問題?劉默(化名)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有些問題不解決,100%也沒用”。
劉默是北京朝陽區一所公立中學招生負責人,多年來的招生經驗讓他對“擇校熱”有很清醒的認識。
“你沒辦法把家長摁在那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家長會想出很多招數來對付你的。”劉默在電話那頭笑著說。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學校所在的片區有位學生,學籍、戶籍都在該片區,家長也住在這里,因為嫌棄學區內沒有好學校,不能對口上好中學,全家搬家到北京一所名校邊上租房住,每個月租金7500元。孩子父母的工作也變動了,家長成了陪讀。
“為了孩子,中國家長可以賣房子、換工作,還有什么他們做不出來的?” 劉默說。以新政策為例,如果2017年北京市教委強勢落實95%的就近入學,劉默設想了一種可能:
片區內的家長先按照電腦派位在學校就讀,滿足政策“就近入學”的要求。孩子上到一半,父母以自己工作變動改換居住地址為由,要求將孩子轉到其他學校。
“你不能要求人家不轉學吧?家長照樣可以把孩子轉到名校去。”劉默表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