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中考網編輯整合 2015-03-29 22:23:30
二是春游的花費一年高于一年,同學之間攀比、擺闊現象越來越嚴重,吃的喝的得準備許多,把書包塞得滿滿的,還要帶上幾十、甚至上百元錢,有的家長確實負擔不了,同學中奢侈的風氣也有所增長。
基于此,我們希望在春游時學校能盡量使我們放松,玩個痛快,同時,還要進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當然,注意安全,注意勞逸結合也應當做出適當的要求。
4?對比法
通過多角度聯想,將兩種不同的事物加以對比,使讀者一見便知正誤,細讀便明是非。如《千字文與百萬獎》,寫英國兩生物學家以一千字文而問鼎諾貝爾獎等事例,說明文章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將兩個懸殊頗大的數字對比陳列,鮮明貼切,言短意長。這樣的題目很多,如名著《紅與黑》、《戰爭與和平》、《警察與贊美詩》,報刊時文《"出名"與"苦惱"》、《掃一屋與掃天下》、《"上梁"與"下梁"》、《"皮匠"與"諸葛亮"》、《移山與搬家》、《時髦與流行》、《冷面孔?菩薩心"》、《解放思想≠胡思亂想》等等。下面這篇例文,《一天和一年》其實揭示的是"臺上幾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令人深思。
一天和一年
一位畫家在拜訪德國著名畫家門采爾時曾訴苦說:"為什么我畫一張畫只要一天時間,而賣掉它卻要等上整整一年?"門采爾嚴肅認真地對他說:"倒過來試試吧,如果你用一年的時間去畫它,那么只需一天就能夠賣掉它。"
讀了這個故事頗受啟發:一個人成功和他付出的努力,就一般情況來說,就多數情況來說,是成正比的。他付出的努力越大,所獲得的成果就越大越多;反之,成果就小而少,甚至一無所獲。但是有的人,也包括我們身邊的一些同學對此卻缺乏必要的認識。他們受社會上各種駁雜?理論"的影響,把一個人的成功僅僅歸于所謂"天資"、"靈感",從而放松為達到某一目標而需要的矢志不渝的努力。
例如,有的同學看到某些紀錄影片或電視節目中,一些藝術大師即席而作,時而大勾大勒,時而潑墨瀉染,只幾分鐘時間就會畫出亭亭玉立的荷花、挺拔蒼勁的青松、瀟灑自如的翠竹……于是傾慕不已,希望在自己的身上也能出現奇跡,一覺醒來,在某一個早晨就能獲得一種非凡的能力。其實這是不恰當的。撇開我們的水墨國畫與西方油畫等創作方法的不同,單就這些大師的這種揮灑自如、即席成畫的能力如何形成而言,就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就拿宋朝的文與可來說吧,他作畫時確?成竹在胸",一筆在手,稍加勾勒,幾支竹子就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但他畫竹之前是做了怎樣充分的準備。∷咳兆P于竹下,看竹芽,看幼竹,看成竹,他風里看、雨里看、霧中看,他仰視、平視、俯視,經過反復地觀察,使竹子的各種形象爛熟于心,才能將其再現于紙上。再拿國畫大師齊白石來說吧,為畫雞雛,他買來雞雛每日觀察;為畫金魚,他喂養各種金魚隨時觀察;為畫蚯蚓,他掘得蚯蚓反復觀察……他筆下的花鳥蟲魚沒有一樣不經過上百次乃至上千次的觀察,又經過幾十、幾百、上千次的反復揣摩、反復練習才正式畫出、公之于世的。可見,這些大師們能即席而作,恰?臺上幾分鐘,臺下十年功"!
門采爾與那位畫家的對話表現的是同一道理。就大多數情況而言,用一天畫成的油畫,即使有多么成熟的構思,在畫法上也是粗糙的,而經過長時間的認真創作才有可能在藝術上有特點以至于登峰造極。隔行不隔理,我們每一個同學在學習上是否也應當有如此認識呢?
5?點石法
呂洞賓能點石成金,我們也可以將古人詞句、成語,通過拆開、反說、歪接或者模仿等方式加以改造,舊瓶裝新酒,以前人之語道本人之意,往往別出心裁而自成境界。如《"弄斧"需要到"班門"》、《"頂天"需"立地"》、《不是葉公也"好龍"》、《一花知春》(化用成語"一葉知秋")、《糊涂難、明白更難》、《有規矩就能成方圓》、《忠言豈能順耳》、《忠言不妨順耳》、《留得清香在人間》(模仿王冕《墨梅》詩"只留清氣滿乾坤"而成)、《誠以養德信以修身》(仿用名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說明"誠信"對人的道德完善的重要)等。有一篇文章針對一味求穩,甘于求慢的傳統心理,向人們發出大膽創新、大步前進的號召,文題巧妙套用李清照《聲聲慢》詞中名句,化成了《怎一個慢(愁)字了得》,令人備感新穎別致,使文章平添一種魅力。請看下面這篇文章的標題:
眾口豈能鑠金
《史記·張儀列傳》中有"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語,意思是眾口一詞,即使是金石也可被銷毀;一次次的毀謗,久而久之,也能致人以毀滅之地。唐?先生《瑣憶》一文中引用這一成語,意在說明輿論的力量極大,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眾口能否鑠金?中國有句古話:"人言可畏。"可畏之何在,就在流言能殺人。一代名優阮玲玉之所以走上絕路,就是流言使她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是靳尚、上官大夫、鄭袖等壞人"眾口"使他被流放。林則徐厲行禁煙,代表著覺醒的中國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和魄力,然而,昏庸無能之輩的"眾口"卻使滿清的皇帝"龍顏大怒",以至于被發配伊犁?磥恚邆淞艘欢ǖ臈l件,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小人們的"眾口"還真能"鑠金"呢!
但仔細一想,這些小人們的"眾口"真的"鑠金"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誣人之口并沒有使歷史上的真金真正地被熔化掉。在人民的心里,他們仍是光彩照人的英雄。而且,他們雖然在一定的時間被蒙上了歷史的灰塵,但終被歷史的陽光拂去了灰塵而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光照千古。這是因為,試圖"鑠金"的"眾口",決不是人民大眾之口,決不是歷史正直人士之口,而只是少數奸佞之口。他們或出于一己私利,或出于少數人的利益,拼命誣蔑、攻擊那些阻攔他們道路的人,使"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是,他們只能得勢于一時,因為他們終究是歷史上的極少數者,而真正的"眾口"決不會鑠金,真正的"金"一樣的人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其次,"真金不怕火煉",莫說是熔點很高的金子,就是一般的金屬,又豈能被躲在歷史陰暗角落的壞人們點起的鬼火所熔化?屈原雖被誹謗,遭流放,但他仍"上下而求索",雖"九死而不悔";林則徐雖充軍伊犁,但他仍尋找一切時機,為當地人民造福,毫不灰心。其他遭受統治者的誣陷和迫害的人,如岳飛,屈死風波亭上,但其精忠報國的精神至死不渝;譚嗣同臨刑前仍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表明自己不悔的心志。
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中一切奮斗的仁人志士,都應當照一照歷史這面鏡子,要傾聽人民群眾"眾口"的批評,不畏懼壞人"眾口"們誣蔑,做不怕火煉的真金,不懈于自己的努力奮斗。
6?化俗法
生活中有許多俗語、熟語、流行詞匯、流行歌詞等具有大眾化、時代性的語言,我們套用或化用過來,人們聽之親切,讀之會心,能達到雅俗共賞或詼諧幽默的表達效果。如《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打狗無須看主人》、《該出手時就出手》、《幸運是汗水的紅利》、《人言可樂》、《一句話,一輩子》(周華健唱的《朋友》中的一句歌詞,突出了朋友間的誠信)、《明明白白我的心》(意即恪守誠信的心)等。請看1990年的一篇高考作文:
太陽與黑子
一個小姑娘跟著媽媽在花園中散步,忽然她扯著媽媽的衣角兒嚷:"媽媽,這兒是個壞地方!""為什么呢?""因為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兒。"原來路旁怒放的盡是各樣兒的玫瑰。
這畢竟是小孩之言。難道花下有刺就意味著這地方便壞嗎?顯然,這不符合邏輯。蓮花下面也有刺,然而它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備受文人墨客們喜愛。有花,有葉,還要有刺兒,這才是真正的玫瑰。不能因玫瑰"有刺兒"得出"這地方便壞"的結論。
然而,生活中竟有這種"一葉障目,不見森林"者在?吹絼e人有缺點,就冷落甚至打擊對方;看到人家犯錯誤就污蔑甚至火上澆油地誹謗;看到我們的改革事業出現挫折,就一棍子打死,將其看得一無是處。
對待一個人,看待一件事,既不能"因喜以謬賞",又切忌"因怒而濫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全面地分析和辯證地否定。
《虞初新志》中有一則故事,說周處起先是兇蛟惡虎一般的禍害,為患于鄉里,但后來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上山擒猛虎,入水斬蛟龍,并且學于二陸,終成大業。古人?朝聞夕死",只要肯懸崖勒馬,痛改前非,便不失為有志之才,更何況建功立業、造福于人民之人呢?
由此我想到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想當年,"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他就立下主宰世界沉浮的誓言;抗日戰爭中,他麾師北指,讓日寇聞風喪膽;解放戰爭中,他一聲令下,百萬雄師過大江,將反動派打得落花流水;建國以后,又是他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家立業,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抓住毛主席晚年犯的錯誤不放,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幾欲釀成大錯。想太陽還有黑子,即便是偉人,難道能保證他不犯錯誤嗎?所?金無足赤",誰能保證自己是十全十美的呢?
看待我們的改革大業也是如此。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就意味著冒險。所以即便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是在意料之中的。鄧小平同志說:"這場動亂(去年)是遲早要到來的,……"真正飽經風霜的革命家就能看到前進中的困難、發展中的問題。
這位同學采用類比聯想法命題,用流行詞匯作標題,十分形象地將題目中原材料(見1990年全國高考題)的深刻內涵闡述清楚,文題相互輝映,分析問題視點較高,認識較深遠。
擬題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數學公式法(如《7-1=0》暗示7個背囊中如果去掉了"誠信","美貌"、"金錢"等就都會喪失)、直抒胸臆法(如《背起誠信的背囊走一生》、《沒有了誠信,還能走多遠》、《用誠信擺渡人生》、《選擇中華魂》)等等,同學們應該自己學會總結。
要引起注意的是,實際上,擬定一個題目,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如上面所舉的《誠以養德信以修身》就既用了引用法,又用了點石法,其他許多例子也是如此,同學們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還要注意的是,擬標題有時有副標題,它與正標題一起,共同提示文章的內容或主題,相得益彰,不可或缺。讀后感往往就是這種格式,正標題或提出觀點,或揭示論述范圍,或單刀直入(點明該文就是讀后感,這類文章往往無副題);而副題則指出所讀的作品是什么,如《納諫與止謗--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感》、《讀〈畫蛋〉有感》。其他文體也有這種形式,如《火刑--紀念喬爾丹諾·布魯諾》、《"換湯"先換"藥","畫虎"不照"貓"--國企改革不做表面文章》、《美麗的諾言--"蘆柴棒"是怎樣成了"包身工"的》等。
綜上可見,擬題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它是構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擬好一個題目是同學們寫作能力的體現。"萬事開頭難",往往一題既得,便境界大開,思路豁然,文章一揮而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