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全國站 作者:鵬寶媽媽 2016-03-17 16:36:33
第二輪:查缺補漏
第一輪將會做的題都做了,休息后還有沒有會做的題了呢?回答是肯定的。依據有兩條:一條是實踐的依據;一條是理論的依據。
任何一名學生幾乎都曾有過這樣的考試經歷,在考試過程中某道題不會,不得不放棄了,但當答到后邊某處時,忽悠一下想起前邊那道題該怎么做了;蛘呤谴鸬胶筮吥车李},或者看見一道題的某句話、某個符號等,立刻喚醒了記憶,產生了頓悟,激發了靈感等,前邊那道題就做出來了。這就是實踐的依據。
實踐和理論都證實,做過第一輪后仍舊會有能解出來的題。那么這時如第一輪所述,一看這題會,就答。一看這題不會,就不答。一看這題會,答的中間卡殼了,就放。這樣從前做到最后一道題,接下來要再次敢于休息30秒。
第三輪:換思路解題
休息以后,要從前到后檢查一遍自己做過的題。檢查通過后,從理論上講,你已經將自己的水平100%的發揮出來了,但實際上是80%。因為你檢查雖然通過了,可還存在你沒檢查出來或檢查錯了的可能性,所以說是80%。雖然是80%,但已經很不簡單了。在一次考試中,能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出80%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試。
你看體育競賽,你觀奧運會,有多少運動員,有多少運動隊積多年訓練之精華,蓄埋藏4年之心愿,只為了場上一搏。這一搏往往是發揮出平時訓練水平的80%就可以取得勝利,就可以拿牌。對發揮出80%,你一定認識到,我的水平已經發揮出來了,我就是這個水平。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
但如果這時考試還沒結束,還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檢查第二遍,這時決不能滿足80%,要向100%進發,向超常發揮努力,做那些沒做上來的題。但是做是做不出來了,已經做過兩輪都沒做出來,說明是難點,是“硬骨頭”。對于難點和“硬骨頭”采用常規做法已經不行了。這時要攻,要向難點和“硬骨頭”發起總攻。那么如何攻呢?可用換思路解題法來攻。
換思路解題法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當你解題時,僅僅將題做對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知道此題有幾種解法,哪種是優化的解法才算優秀。許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解題時想起了這題出自哪章哪節,老師講這點時是如何強調的,此題是考哪個或哪幾個知識點,老師出這題想考什么……此時答這題感覺非常有把握,解題非常順。這就是靈感。其實靈感也沒有什么神秘,誰都曾經在考試過程中迸發過靈感的火花。當然如果你甚至能看透某題的陷阱和迷惑在哪里,你就是頂尖高手了?傊藭r已是不攻白不攻,不得白不得,攻一步進一寸,得1分是1分的時候了。但要換思路,看看哪題能攻下來攻哪題,哪點能拿下來拿哪點。想想它是出自哪章哪節?老師想考哪個知識點?各點之間是什么關系……這時要放飛你的記憶能力、領悟能力、多向聯想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這時新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打開,興奮點就可能被激活,靈感的火花就可能如年三十的禮花一樣在空中綻放。同學們,大膽嘗試吧!你曾經有過的靈感定會一次次再現。
變三輪解題法為自定理
三輪解題法是一種全新的考試答題方法,是經過實踐驗證的科學、合理、有效的考試答題方法。認識掌握并運用了三輪解題法的同學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但應用三輪解題法卻要因人”而異,因科而異。若想靈活運用三輪解題法,第一要認識它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第二要實踐,沒有多次的實踐是不能掌握這樣一種全新的方法的;第三要總結,看看自己究竟是三輪好,還是二輪妙,或是四輪高。中間的兩次休息,多長時間為宜?傊,絕不是一輪到底,不管會不會的題都要跟它拼上三、五回合的從小學沿用至今的考試答題方法了。這是一種全新的分輪次解題方法。對不同的科目,應用三輪解題法也應有所差異。比如數、理、化等是這樣的三輪。而語文則應該是閱讀題之前是一輪,做完就要檢查結束。然后閱讀題是一輪,最后一輪全身心地寫作文。
理想狀態是作文寫完,剩余時間少于5分鐘。如果剩多了,說明你前邊的時間分配不合理,要改進。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等的三輪也要因科而異。這樣,經過實踐一總結一再實踐一再總結循環往復,什么時候形成一套你自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分輪次解題法,什么時候你用自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某某定理,這時你才是真正掌握了三輪解題法。此時你的精力主要用于過程的完善,過程的完成,忽略結果,你就能取得勝利。這時你才會感到考試是無憾的、考試是輕松的、考試是愉快的、考試是幸福的。
考試會使你信心越來越強,考試會使你思維越來越活躍、考試會使你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考試會使你的應試能力實現跨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