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6-05-24 09:28:26
●知識點遺忘、混淆
很多學生喜歡做題,不喜歡看書,導致很多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沒有準確把握、牢牢把握。也有一部分同學過分集中精力抓住主干知識(主要表現為教材的黑體字),而忽視了全面閱讀教材,從而在知識體系上出現漏洞和缺陷。教材上的細微知識點,如果不加以認真記憶和理解,是很容易被忽視的。
對策:針對這個問題,考生要想取得高分,必須在重點突出主干知識的同時,踏踏實實地全面閱讀教材,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全面準確地把握。比如基本類和根本類的區別等。
●答題不規范
很多同學考完試后都覺得答得挺好,但成績下來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一些細節。很多同學不注意規范答題,所以導致失分后還蒙在鼓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考生答題不規范大體有幾點表現:一是答題思路不規范,東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沒有條理;二是語言表述不規范,想表達的意思不會用完整準確科學的語言表述出來;三是書寫不規范,由于是網上閱卷,字跡潦草和卷面不整潔都有可能被扣分。
對策:針對這些情況,在平時訓練中就要刻意訓練自己答題的規范性,使用“官方”語言,規范答題格式。
●抗干擾能力不足
政治試題常常會設置一些干擾項,也就是陷阱,這些具有干擾性的錯誤題支,或者符合題干的某些要求,或者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考生稍不注意,就可能作出錯誤的選擇。
對策:復習過程中對一些易錯知識點進行剖析,對易混知識點進行對比辨析;總結一些解題技巧和方法;在解題時,要全面、仔細、正確地理解題干所提供的各種信息,準確把握題干的規定性,將觀點錯誤的、片面的、絕對化的題支排除,把最符合題干要求,和題干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正確選項選出來。
●考生心態不好
考生心態不好主要有幾種表現:一是看題目和自己平時訓練有些不符,遇到了陌生的題型和問法,一下子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答起。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必須相信自己能答好這道題,相信這道題考查的一定是我們所學過的知識,使自己認真冷靜分析材料內容,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努力把損失降到最小。二是答題過程中,由于在某些題目上耗時太多,導致時間分配不合理,從而慌了手腳,影響后面做題得分。針對這種情況要做到敢取敢舍,心中有數。根據分值的大小和題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時間,每道題最多不能超過多少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對策: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要學會穩扎穩打,穩步前進,會做的做對,做對的做全。
歷史西寧市虎臺中學郝春雨中學一級教師
●中考歷史失分原因
(一)記憶不牢,概念不清,理解不透,審題不嚴,未能有效利用試題提供的材料。
例如:2015年西寧歷史中考試題第5題要求學生從四個選項中找出能說明“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化的開啟者”,對這一知識點判斷不足,導致失分。
(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準確合理解釋歷史能力不足,答題指向不明,表述不準確。
例如:2015年西寧歷史中考試題第11題,學生不能有效判斷對“新中國成立后五個時期科技成果曲線圖”的正確一項。要求學生具備正確閱讀圖表、準確提取圖表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書寫錯誤
例如:電力→電利電氣時代→電汽時代、電器時代
(四)歷史教學中忽視具有重要歷史思考價值的知識現象
例如:2016年歷史調研測試卷(二)第23題第(3)小問,結合材料,用史實說明“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缺乏對史實的認知,導致失分。
(五)卷面混亂,書寫字跡潦草,題目答錯位置。
●針對失分的具體措施
(一)回歸課本、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復習
歷年歷史中考試題中,百分之六十是基礎知識,中考歷史復習關鍵階段,回歸歷史教科書是關鍵。
(二)構建知識網絡,進行系統復習
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方法有: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整理出單元知識結構;根據每個階段歷史發展特點整理出若干專題,如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和19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的鞏固等。根據知識內容整理的專題:大國的崛起、三次科技革命等。
(三)優化解題訓練,培養閱讀和解題能力
優化解題訓練。一是精選精練,要有針對性地訓練,不能以習題代替基礎和系統復習。二是要總結答題方法,研究以往的中考題,從中得到啟示,這比多做題目更有益處。三是要注重對材料的閱讀,不斷嘗試提取有效信息。最后,要仔細認真分析錯因。
(四)多做樣卷,關注分配時間和提高效率
自2009年以來,我省中考歷史與政治采取同場閉卷方式。中考政治、歷史一張試卷正反面同時分發,試卷滿分都是60分,時間是兩個小時,因此,一定要合理分配時間。平時訓練時,滿分60分的試卷一定要在50分鐘以內完成,提高答題速度。不妨把政治、歷史兩張試卷放在一起多自測幾次,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試卷。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