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21 16:42:36
曹劌為什么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表現了曹劌什么樣的特點?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擔心齊國有埋伏)表現了曹沉著、冷靜、謹慎的特點
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凜”。戰前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戰前魯莊公的“鄙”表現在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貴族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上。
齊軍重兵壓境,曹劌問“何以戰”,魯莊公前兩次回答被曹劌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說:“可以一戰”。從曹劌與魯莊公問答的過程中,你認識到他們各是怎樣的人?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曹劌:具有愛國思想,且政治上擁有遠見的卓識的人。
魯莊公:政治上缺乏遠見,目光短淺,但能善于納諫
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第③段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大國難測,怕有埋伏;通過考察敵情,弄清齊軍退卻真相,再決定是否追擊齊軍。既克,公問其故。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現了曹劌的“遠謀”?
表現曹劌“遠謀”的地方有:在戰爭之前,曹劌就預見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實戰過程中,不急于進攻和追擊,表現了他在戰略上的深謀遠慮。
出身下層的謀士曹劌毛遂自薦,輔佐魯莊公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劌的成功給你什么啟發?
示例:能力的展現需要一個舞臺,當機遇尚未到來時,應該積極為自己能力的展現尋找機會,讓別人認識你,欣賞你,愿意為你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能聯系選文通順表達自己的感悟即可;若從魯莊公知人善任的角度來論述亦可。)
一直以來,長勺之戰中的魯莊公被人們以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請結合文章內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例:從四個方面表現魯莊公的不“鄙”: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結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既克,公問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答:曹劌為什么必待“齊人三鼓”而后才認為可以擊鼓進軍?曹劌為什么在“齊師敗績”之后還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然后才認為可以追擊?
從曹劌的論述來看,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掌握時機。
文中刻畫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運用的主要寫作方法又是什么?
曹劌的主要戰略思想是什么?
。1)戰前: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戰中:齊人三鼓。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夫戰,勇氣也。
曹劌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請結合全文說明理由。
有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政治遠見表現在戰前對可否一戰的討論。軍事才能表現在掌握戰機,詳察敵情,結合課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對應語句
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從政治、軍事兩方面作簡要分析。
答:政治上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軍事上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