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二:抒寫優美的散文
1.以線串珠
散文之所以稱“散”,是言其形式和選材自由,寫景敘事可以縱橫幾萬里,思古懷今可以上下幾千年,但是也容易進入結構松散、主題不明甚至寫跑題的誤區。如果說豐富、生動、新鮮的材料是一顆顆圓潤的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金色絲線。線索選定得當,會使散文內容多而不亂,全篇渾然一體。線索的種類和設置方法有以實物為線索、以人物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時空轉換為線索、以人的感情認識為線索等。例如湖北荊州中考滿分作文《曾經錯過的陽光》以“陽光”象征自信,并以此為線索貫穿全文,并分別以“燈火闌珊,誰的青春落了單”“心情有點灰,就向陽光多處走”“別過憂傷,目光傾城”為小標題,生動展現了考生走出迷茫、重拾自信的過程,在虛實相生的敘述過程中表達出自己“自信讓人生閃光”的感悟。
2.善借手法
散文常用的寫作手法有象征、對比襯托、借景抒情、欲揚先抑、虛實相生等。幾種手法中,最難也最常用的是象征。象征是由某些具體的形象聯想到某些人、某些精神,我們常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或“借象傳意”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和品格,這種用于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就是“象征”。比如我們常用山巔之松象征傲岸堅強的品格,用翠竹象征虛懷若谷、堅韌頑強的人,用蠟燭春蠶象征無私奉獻的精神等。
3.美化語言
散文的語言應該有靈性,應該有文采,應該有意蘊。如:故鄉的夜是寧靜的。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皓月當空的夜晚使我想起“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想起許多在外的朋友,肯定會和我一樣,每到這時回家走一趟,去走一走鄉間的小路,摸一摸彎彎的小橋,親一親悠悠的河水,那感覺有多愜意啊!
(甘肅蘭州中考滿作分《故鄉的秋天讓我陶醉》)選段情景交融,先引用詩句引出對朋友的思念和對朋友思鄉之情的揣想,再用排比的修辭虛寫在故鄉秋天里行走的快樂,意境優美,富有文采,引人遐想。
技巧三:編寫新穎的劇本
如果作文題中對作文文體沒有特意的要求,編寫小品或影視劇本倒是一種新穎的構思。
1.文體規范
劇本應包括舞臺提示和人物臺詞兩部分內容。如以下幾種形式:
示例一(多幕劇):
時間:2006年6月
地點:某小區
主要人物:木老頭兒、物業辦主任、路人甲乙、保安
第一場
一個夏天的中午,暴雨傾盆而下,小區內道路上積了好大一攤水。人們欲出入無法插腳,一個個愁眉不展。
路人甲:放一塊磚吧!
路人乙:放一塊磚,一次只能站一個人,太慢了!不行,再說咱們這兒也沒那玩意兒!
保安:放一根木頭吧,變一點為一線,大家便可以全線出去節省時間了。
物業辦主任:(粗著嗓子)木老頭,木老頭,快去找根木頭來!
(安徽中考滿分作文《習慣》)
示例二(獨幕劇):
人物:甲、乙、班主任
場景:課外活動時間,同學們都到操場上活動去了。教室里只剩下甲、乙兩位同學。
乙:(不好意思地)那......那個同學......在看《小小說》啊!
甲:(認真看著書)嗯!
乙:(探過頭)很好看吧!我也很喜歡看《小小說》!
(浙江金華中考滿分作文《我們的心近了》)
2.矛盾集中
由于中考作文篇幅所限,劇本又主要是通過人物臺詞來表現故事情節,所以應只圍繞一件事展開,以表現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為主,所以人物塑造不要多,人物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要盡量集中在一起。如果是多幕劇,場次不要過多,以 2—4幕為宜,在統一話題的統率下,可借場景的變換、時空的轉換來自由組合,剪接。如一篇《品味生命》的學生習作,分為三幕,時間分別是早晨、中午、傍晚,地點分別是峽谷、家里、竹林,分別揭示了生命的意義、本質、宗旨,劇本情節始終與“生命”相關,結構緊湊,中心突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