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中考復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復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復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記敘文寫作誤區專項指導:景物描寫要形神統一(2)》,僅供參考!
[美文引路]
秋來查干湖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日的湖澤,天空極為疏朗。站在環湖上,可以在煙波浩渺的湖面,依稀看見天宇的穹頂與湖水交割的弧線。驚鴻照影,間或掠過幾朵祥云。夜幕乍落,佇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時傳出陣陣晚課的鐘鼓和頌經的吟唱,剪影里,空氣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曉夜當空,繁星拱月,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實的、哪里是虛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嫻靜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婦,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盯著你。早晨到湖邊,會看到薄如輕紗的曉霧,懸浮于廣袤的湖面之上。從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運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這時的湖水,波瀾不驚,清徹見底。泥沙已經淘盡,水中的游魚和水草,都分明可見。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經顯得很清瘦。是湖水中的魚蝦和碩健的蒲葦把它的營養幾乎吸吮殆盡。湖水從暑熱變為秋溫,魚兒多半已經向湖的縱深游去,垂釣的人們已懶于來此蹲守。隨著秋一天天走向肅穆,湖中的游人也稀疏了許多,老人,情侶,畫家,攝影家,遷客騷人,誠宜此時來湖小住。與其是游湖,莫若作為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秋湖中的蒲葦已經成熟。輕露染過,蒲草依然蔥郁滴翠,有很深的一截還在水里,然而懷中的蒲棒卻透出橙黃。聽漁民介紹,蒲棒采摘下來,可以作為驅趕蚊蠅的柱香,一支蒲棒,可以點燃幾個小時。有些地方現在用蒲草做床墊,銷路很好。但已不是過去手工編織的草墊子,而是經過機械切割、炮制、壓縮后,罩上面料的床墊,鋪在下面暖暖的,還散發著蒲香。秋葦比起蒲草來,要更美些,更張揚些,一枝枝、一簇簇,泛著輕黃,舒展的葦葉就像藏族舞蹈中女演員張開雙臂,躬起腰肢,獻出哈達的樣子。而潔白的蘆葦花,在風中柔軟地散落開,烈火呼蒸般地舞出汪洋大海。修長的葦桿,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陣。待到湖上結冰時,這些凝霜涂蠟的蒲草和蘆葦都要被漁民割掉。它們已經完成了生命的一個輪回,割去固然是可惜,但為了拼將此身一腔熱血,為了讓明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發,想一想,也就釋然了。湖中還有鋪天蓋地的菱角與荷花。花期過后,在菱角,尚有一片片圓得可人的葉子浮在湖面,新綠里透著油一般的光澤。露珠在上邊滑來滾去。圓葉的下面,是一枝細蔓連到湖床。這時,肥碩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經成熟。只是現在漁民太忙,湖周邊的農民也沒有閑暇,人們已不愿意或是想不起來采摘這些菱角。記得在小時候,開那達慕大會時,總有一些小商販,煮熟后對半切開的菱角,用粗瓷碗盛著叫賣,孩子們用菱角那略朝里邊彎曲的鋒利的尖,把果肉從菱角殼里摳出來,送到嘴里,吃起來滿香的。蓮子也成熟了,連同泥里鮮嫩稚白的藕,漁民們都不舍得去揀拾,任由它們原生態般地在湖中自在地散落和肆意地蔓延。
秋天,湖中的魚也肥了。南湖,由于湖中的水草茂密,那里的草根魚、青根魚長得特別快,品位極高,市面上很難見到。夏天到南湖垂釣,聽到“咔吃”、“咔吃”的聲音,就是草根魚在貪吃時發出的;而聽到“戈崩”、“戈崩”的動靜,則是青根魚在進食。青根魚被漁民叫作牙魚,它們非常愛吃田螺、河蚌等貝類,因此青根魚的牙床后面有個沖壓床一樣的凸凹糟,骨頭自然是極硬的。漁民在食用青根魚時,都要先把這塊骨頭取出來,做成小飾件,據說是可以避邪的。青根魚的肉雪白、細膩,口感極爽,是湖中上佳之品。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還是漁民。從春天投放魚苗,夏天的管護,到了秋天,眼見著湖里的魚肥了、大了,以致整個湖都被魚蝦脹滿了。漁民這時開始收拾冬網,作著冬捕的準備。干活累了,幾杯酒落肚兒,你聽漁民在一起海吹神聊,是很有意思的。什么泥鰍用皮膚、腸道呼吸啦,胡羅魚要在河蚌里產卵啦,老頭魚會冬眠啦……一些表現他們的影視作品,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作品等,也已進入收獲的季節。文化的開發,使查干湖獨特的美逐漸為更多的世人所知曉。
【閱讀手記】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查干湖,同享查干湖的愜意。作者把湖水比作“少婦”,寫出了湖水的平靜與美麗。秋葦“像藏族舞蹈中女演員張開雙臂,躬起腰肢,獻出哈達的樣子”,形象生動使靜態的景物產生了動感。文章并沒有用華麗的詞語,語言簡潔樸實,卻讓人留戀于查干湖的美景。
[精彩示例]
家鄉的桃花澗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最令人流連忘返的,要數桃花澗了。
桃花澗在大青山的南麓,一條銀白的山澗像綢帶似的鑲嵌在翠綠的群山之中。傳說,老早的時候,有一個姓謝的醫生住在這山澗的南坡,他種了許多桃樹。用桃樹和桃核配制藥,給窮人治病,常常不收診費。他去世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精心護理他留下的桃樹。于是,野生的、栽種的桃樹就越來越多,從此,這個山澗就叫“桃花澗”了。
現在,隨著鄉村農家游的興起,桃花澗正以美麗的姿態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
春天,溫暖的風吹來的時候,那便是桃花盛開的季節。一朵朵桃花露出笑臉,迎接著遠方的朋友。微風拂過,桃花散發著醉人的清香,引來勤勞的小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蝴蝶。那些正含苞欲放的桃花,仿佛是含羞姑娘,飛霞滿頰!整個桃花澗成了桃花的世界。每逢三月十五桃花盛會,人們便會從四面八方涌來,聚集在桃花澗。彈著古琴的老人,載歌載舞的姑娘和小伙子,歡天喜地的孩子,在這兒忘情地享受著桃花澗仙境般的美。
夏天,桃花澗的流水清澈見底,成了孩子們的天地。逮小蝦、捉小魚、打水仗,澗水洗去了疲勞,洗去了憂慮,銀鈴般的笑聲落到溪里驚動了水里的游魚,落到樹上引來了小鳥的啁(zhōu)鳴。躺在桃樹下乘涼,望著樹上一個個長得胖胖的桃子,肚里有饞蟲蠕蠕而動。
秋天,我們可以去桃花澗山坡看將軍巖畫。巨大的巖石上有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字。有的像太陽,有的像月亮,有的像禾苗,真可謂是“東方天書”。最重要的是,桃子紅了,摘一顆嘗嘗鮮,酸中藏甜,甜里帶酸。遙想當年孫猴兒偷食仙果,大概也緣于桃花澗的桃子太美。
冬天,大雪過后,桃花澗披上了一件雪白的絨衣。落光了葉子的桃樹掛滿了亮晶晶的銀條兒,陽光一照,五光十色,好似置身瓊樹瑤枝的世界。
朋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我一定會領你去桃花澗,再游當年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
【閱讀手記】
人在景中,景為人設。本文寫桃花澗,總不離“人”的活動:春天,桃花的盛會,有人賞花;夏天,桃子在長,有孩子澗中戲水的熱鬧:秋天,品嘗鮮桃,還可以看畫;冬天踏雪觀景看玉樹瓊枝……一年四季,花、水、果、色。抓住不同的景物特征,給我們展現了桃花澗的自然之美。寫景手法變化多樣:有實有虛,有正面描摹、有側面烘托……又給讀者展現了桃花澗的圖畫之美。
文章句式活潑自然:或比喻、或排比,長句短句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
[病文分析]
秋雨
今天早晨,秋的使者——秋雨,便從昏暗的空中,自遙遠的云端,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將雨水一往情深地揮灑在大地萬物之上。秋姑娘從云朵里抽出雨絲,千縷、萬縷;風婆婆打開了她的風口袋,不一會兒,樓房、街道,都被雨籠罩著。此刻,舉著各種雨傘的人們,在濕漉漉的馬路上川流不息。如果從樓上往下看,你會發現,繁多的雨傘多么像一只只小船啊!(比喻不恰當,應改為“多么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葉呀!”)從傘上滴下的水珠,又多么像從荷葉上滾下來的晶瑩小露珠呀!路旁樹上的枯葉,也被一個個圓溜溜的雨珠壓得垂下了腦袋,隨風一吹,飄落下來。好個秋雨啊!
放學后,走在路上,你會看到雨花開在路面上,洋溢著美麗,寄寓著歡樂,匯聚在一起,滋潤著大地。伴隨著風雨的簌簌聲,你會嗅到那清新空氣的味兒,(應該有具體的“味”,可以改成“你會嗅到那清新空氣里的陣陣碩果的芳香”,這樣才符合秋天的特征。)讓你情不自禁地伸出舌頭,吸吮著它,品嘗著它的清甜,陶醉在它的迷蒙之中。
看看那秋雨,聽聽那秋雨,嗅嗅那秋雨,嘗嘗那秋雨。徜徉在秋雨中,它的那份清新,那份飄逸,那份詩情畫意,讓你心馳神往。
【閱讀手記】
作為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的確有亮點讓人品味:觀察景物時并沒有停留在“看”上,而是全方位的觀察——有聽,聽雨的聲音;有嗅,嗅出秋的芳香;有嘗,嘗出雨的甘甜。于是,一幅立體的“秋雨”圖便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但文章的語言仍缺乏斟酌:雨中的傘和水中的船,它們中間也沒有相似點,這樣的比喻,就談不上“形象生動”。再有,景物的特征,應該處處體現出來,比如,在寫秋的氣味時,就應該描寫果實的芳香,這才是秋的特征之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