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人民日報 2017-10-18 18:49:19
什么是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如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中國教育事業該如何回應13億人民的期待,該如何肩負起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任?
……
面對時代考題,中國教育改革發展事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事業,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始終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抓公平、改革抓體制、安全抓責任、整體抓質量、保證抓黨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5年來,13億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夢正逐步成為現實。
5年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逐步構建。
來自重慶開縣的黃琪,6歲時父親去世,下崗的母親打零工供她讀書。考上北大后,黃琪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學校免除了她的學費,并提供了一份勤工助學崗位。品學兼優的她以年級第一的成績保送為博士生。
萬方玉是重慶市云陽縣上壩鄉人,受益于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2015年高考后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取。此前,他的同鄉李勇、喻仁偉也受惠于該項計劃,圓夢北大,結束了這個鄉一直無人考上知名大學的歷史。鄉親們用修路來表達心中的喜悅,他們希望娃兒們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廣闊天地。
5年來,如黃琪、萬方玉這樣,受益于教育公平舉措的孩子有很多。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領域深入貫徹落實共享發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努力擴大多樣化高質量教育服務供給,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全體人民平等受教育權利,教育保障條件不斷改善,教育發展水平和公平程度邁上一個新臺階。
有這樣一些數字值得鐫刻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史冊上:
目前,我國有51.2萬所學校,1578萬名教師,2.65億在校學生,各級各類教育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2016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比2012年提高12.9個百分點,達到77.4%,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4%,比2012年提高1.6%。義務教育高水平普及,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2016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7.5%,比2012年提高2.5%,高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
從2011年到2016年,16—59歲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7年增加到10.35年。
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意味著我國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升,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
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意味著教育投入持續增加,教育發展保障條件的不斷改善。2012年以來,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體現了中央優先保障教育發展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意味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教育公平不斷邁出重大步伐。
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實踐經驗課題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成就與經驗研究”的調研,5年來,我國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加速,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教育資助體系實現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共資助學生4.25億人次,資助金額達到6981億元,財政投入達到4780億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