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4 21:30:18
面對方興未艾的新課程改革,很多生物教師不斷地優化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應試教育影響根深蒂固,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師依然留戀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傳統教法和現代教法完全獨立;或是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過于追求形式;或是教師觀念難轉變,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等,使生物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許多誤區,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發現并矯正,將會后患無窮,制約著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
生物課堂教中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般教學手段無法表現的內容開發為不僅包括文、圖形、聲音、動畫和錄像的教學課件,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示大量的教學資料,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新課程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不用課件不足以體現出新來。課題用課件播放,教學過程用課件展示,作業、訓練題用課件是顯示,甚至訓練推演的結果,生物標本或模型制作成圖片放在課件中。有的課件用艷麗的色彩刺激學生的眼球,師生互動退居次要地位;還有極個別的教師使用教學課件,可能是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對象的周圍制幾個不停閃動的小動畫,不時播放與所學內容無關的精美圖畫或動人音樂。這樣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一個無關的過渡,都挖空心思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處心積慮地把課本內容以聲、像、動畫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在追求課堂氣氛的同時,往往顧此失彼,喧賓奪主,擾亂了學生的思維,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讀,沖淡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師生、生生對話消退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了。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首先是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確定該不該用課件,應該在哪個環節上使用;其次使用課件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衛生的要求;第三是課件制作要簡潔明了,注意教學課件的科學性、藝術性;第四是多媒體課件不能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如生物簡筆畫、模型、掛圖,精心設計的板書,這些教學方法更直觀、生動,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
二、課堂提問缺乏針對性
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設置疑難,能自始至終激起學生學習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利于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表現為盲目提問,人為地給學生認知制造障礙,備課時缺乏提問環節的設計,形成“滿堂問”,學生感到疲倦,失去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生的思維;含糊提問,教師提出問題的語言含糊,詞不達意,學生感到盲然,搞不清題意;平淡提問,提問平鋪直敘,沒有趣味性,對概念的簡單復述,引不起學生足夠的注意,調動不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逐漸使學生思維僵化;突然提問,提問題一步到位,既大又難,高不可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僵滯;追逐提問,問題一提出就讓學生站立回答,沒有思考時間,有的甚至先讓學生站起來一個個問題“連珠炮”似地步步緊追,顯然違背學生的認識規律。
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高明的提問應當“在不疑處設疑”,抓住問題的本質,符合創設問題的原則。(1)設計問題精心構思,問題少而精,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體現教學重難點,反映教材和課標對教學的要求。(2)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通過努力探索能得出正確的解釋,難易適中,問題有梯度、寬度和深度。對難度較大問題的設置,解決采取“鋪”墊遞進式,“化整為零”,先易后難,讓學生始終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保持活躍的思維,主動積極地學習。(3)創設問題按教學知識的發展過程,循序漸進,涉及的知識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接近到“最近發展區”,把握住問題的程序性和實質的顯示度。程序過細,問題的關節過于顯露,引不起爭議,不利于思維的開展;程序過粗,隱含條件太多,學生不易抓住要點,會使討論無法深刻進行或只作膚淺的理解。(4)設計的問題要力爭開闊、新鮮,給學生帶來意外的驚喜,激發他們的求知欲。(5)教師提問語言準確,親切和藹,盡可地運用生物學科術語。提出的問題與問題之間要有空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時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