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5 21:43:10
唐太宗的納諫與用人
1.唐朝的建立: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高祖退位傳李世民,即唐太宗,年號貞觀。
2.唐太宗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征,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二.貞觀新政
1.主要內容:①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使人身關系束縛逐漸松弛;②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4發展完善科舉考試
2.《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3.三省六部
4.科舉制度(1)含義: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2)創立:隋朝(隋煬帝)。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唐玄宗改考詩賦)。
(3)主要科目: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雜文專考詩賦。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4)作用:①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②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③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④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5.貞觀之治:原因:①吸取隋朝教訓②知人善任③虛心納諫
表現: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認識: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