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7 20:27:27
海龜則擅長“兜圈子”。科學家在赤道附近給綠海龜安裝好追蹤器后,發現它“堅持不懈”地做“環太平洋圓周運動”,不過這個圈子有點大,長壽的海龜一生也只能繞三圈。
加拿大西部珍稀綠鱘魚的產卵地點比往年向北移動了1000公里。羅納德博士說,有人認為這是全球變暖引起的。他同時指出這種體型較大的魚要花好幾個星期才能橫穿太平洋。
向海底世界進軍
“這次我們僅僅考察了海洋表面。”本次普查活動指導委員會主席、美國拉特格斯大學教授弗雷德里克·格拉斯爾說,“人類考察過的海洋不超過5%,即使是經過我們探索的地方,還有很多生物太微小而沒有被發現。因此,我們有機會發現新物種,豐富我們的海洋知識,了解眾多的海洋物種及其分布。”
目前,分類學家已經命名并描述了大約23萬種海洋生物,據估計還有約200萬種海洋“怪物”等待確認。被發現的物種中,95%生活在海洋表層,不到0.1%生活在海洋下半部分水域。據科學家推算,在水下2000米發現新物種的可能性是表層50米的50倍。
羅納德博士說:“居住在水下3000米的生物可能有50%是新物種。”
現在人類已知的魚類有15482種,浮游動物6800種,還有5000種魚類等待被發現,未來10年中可能會發現6000種浮游動物。
新物種不斷涌現的同時,現有物種的生存卻正在遭受巨大威脅。普查小組通過比較歷史記錄和最新統計發現,很多珍貴的海洋生物數量正在減少。過去50年中,墨西哥灣的白尾鯊已經銳減99%。大規模的商業捕撈使得北大西洋鱈魚、金槍魚和鯨的數量急劇下降。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僅使海洋變暖,還使海水酸度增加,由此威脅珊瑚蟲和甲殼類生物以及以它們為食的生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