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h高h污肉办公室_啊好深从后面狠狠撞进去_男人把女人靠到爽痛视频_亚洲欧美色综合大色

Image Modal
中考網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備考 > 中考復習 > 中考歷史 > 正文

2018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點(2)(4)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6-05 19:52:50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問答

  1、唐朝初期為什么會出現(xiàn)“貞觀之治”?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注意總結隋亡的教訓,調整統(tǒng)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繼續(xù)沿用北魏以來的均田制;注意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所以貞觀年間,國家統(tǒng)一,社會秩序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

  2、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是什么?有何重大意義?答:四大發(fā)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意義:為人類在文化、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是我國人民對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3、王安石變法的時間、目的、內容是什么?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變法,希望通過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內容:青苗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強君主****的措施有哪些?答:a在中央撤中書省、廢丞相,六部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設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顧問。b在地方,廢除行省,設三司,直屬中央,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帝。c設置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監(jiān)視官吏、鎮(zhèn)壓人民;d科舉考試內容限于四書五經,實行八股取士,應考者不能發(fā)揮個人的見解,束縛知識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是怎樣產生的?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yè)產品投入市場,成為商品。全國出現(xiàn)30多座工商業(yè)繁榮的城市,還涌現(xiàn)了從多的小市鎮(zhèn)和集市。在商品經濟發(fā)達的蘇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yè)出現(xiàn)了“機戶”。機戶擁有資金和織機,開設“機房”雇人進行生產。為機戶做工的人叫“機工”,機工計日向機戶領取工資,機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機工勞動成果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是早期的雇擁工人。這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擁與被雇擁的關系的出現(xiàn),標志著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出現(xiàn)了。

  6、清朝前期的閉關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答:這種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勢力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但它隔絕了中國與外部世界經濟文化聯(lián)系,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7、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強化統(tǒng)治機構:雍正皇帝時,設立軍機處,直接聽命于皇帝,負責處理軍國大事,嚴厲壓制反清思想,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推行文化****主義統(tǒng)治。

編輯推薦:2018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點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