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8-06-20 18:09:43
聚焦素養注重能力
鄒宇,東臺市實驗中學歷史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 現任教初三年級,多次對外公開教學,2017獲鹽城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2014獲東臺市優質課競賽一等獎,2016獲東臺市實驗中學紅燭杯一等獎。撰寫多篇關于歷史教學論文在期刊雜志發表。
2018年鹽城中考歷史考試試題,結構合理,側重基礎,兼顧能力,題量適中,難易適當。試題在《2018中考說明》的要求范圍內,考查圍繞新課標,緊扣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進行。試題平穩中不失靈活,較2017年中考有所創新,符合歷史教學改革方向。
1、試卷結構與去年相比保持平穩,試題側重對歷史主干基礎知識的考查。
試題知識點覆蓋廣,如中國史考查了分封制、赤壁之戰、商鞅變法、虎門銷煙、《南京條約》、洋務運動、遵義會議、國共合作抗日、一五計劃、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中美關系正常化等。世界史則涉及了伯利克里改革、文藝復興、三角貿易、斯大林模式、兩次世界大戰、羅斯福新政、兩極格局、三次科技革命等內容。
2、聚焦核心素養,落實教改目標。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如選擇題16題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相關事件的時空觀念,涉及薩拉熱窩事件、巴黎和會、二戰全面爆發、《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選擇題19題按年代尺判斷1955年至1991年為兩極格局。22題材料題據材料圖表時間提示判斷1956年三大改造和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等,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時空觀念。如材料題23題通過珍妮機到蒸汽機指出工業革命中機器動力如何演進,考查了學生對歷史材料的整理、解讀、分析趨向的能力。如22題材料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光輝歷程有何認識,充分凸顯了家國情懷中愛黨愛國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史論結合,培養自主探究意識。
試題歷史材料選材廣泛,形式多樣,創設歷史情境,論從史出。試題中有年代尺、圖標、知識結構圖等形式多樣的圖表,在考查問題的設置上也有概括、說明、比較、評價、分析、認識等多種方式。要求考生通過題目創設的歷史情境,自主探究,鍛煉學生自主探究歷史規律,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如材料題21題對中國古代經濟活動的探究,從春秋時期牛耕技術的出現到戰國后期的商鞅變法再到西晉末年北人南遷對我國江南地區的開發,分析影響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中考歷史試卷的分析,我認為初中歷史的教學,既要讓學生記牢知識點,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框架,又要能夠靈活運用,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來解讀分析歷史事件。只要我們夯實基礎知識,培養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注重提升教與學的效率和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就一定能在中考中獲得肯定和回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