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2-11 11:18:37
復習策略
01 知識梳理要到位
梳理基礎知識要注意不同類型知識采取不同的方式,以獲得更好效果,例如:第2、6、7、8、10、11單元屬于元素化合物知識,應以建立“存在→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取方法”知識線索,側重物質宏觀性質、物質變化、反應現象及用途和制備的復習,可用知識清單或思維導圖等形式進行復習;第3、4、5單元主要涉及化學用語知識,復習時應注意在實物或模型或反應的背景中理解符號的含義和符號的表達,特別注意規范表達;如第3、5、9單元主要涉及概念原理知識,應以典型實例為模型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第4、5、9單元涉及了化學計算的相關類容,復習時應注意對典型例題的理解和規范表達。
02 體系建立要完善
復習的過程主要是建立知識的多角度聯系和邏輯關系,以便于知識的理解和提取,這就需要從建立知識體系的角度著手。除了按單元梳理知識的常規形式外,應特別注意上下冊教材知識的重構,例如: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識內容分散在了第2、6、7、11、12單元,復習可以“C→CO→CO2→H2CO3→CaCO3/Na2CO3”為主線結合各物質的生成與反應串起知識體系;又如:氣體的制備涉及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等內容,它們分散在第2、4、6、7單元,復習時可從原理、裝置、步驟、凈化角度串起主線進行對比分析。另外,近年中考的一個新特點是關注了多個層面知識的形式串聯,例如:從變量控制的角度將燃燒條件實驗、石蕊溶液與二氧化碳作用實驗等串聯考查。復習時,應在分析近年試題的基礎上,選擇相關主題進行全教材的知識體系構建。
03 重點題型找規律
重慶中考試題知識點覆蓋面大,但不難發現諸如綜合計算、實驗探究、框圖推斷、工藝流程問題等是考查熱點,如酸堿鹽的性質、用途、氣體的制備、化學用語、化學計算、化學實驗、物質的鑒別與除雜等,因此應結合專題復習形式突破重點。
04 回歸教材找原型
中考命題的形式多樣,體現創新,但都是有據可循的,即源于教材內容,限于考試說明。復習時應重視教材實驗、圖、表、課后習題、學生實驗活動等內容。以教材實驗為例,應梳理各章實驗,以“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及表達”為框架進行分析。
05錯題復習補漏洞
對總復習過程中所訓練的習題、套卷要有意識整理保存,對錯題進行分析,復習相關知識點,訓練同類習題。錯題復習是最便捷的查漏補缺形式。
06套題訓練促應試
在總復習過程中,應重視點的復習,與套題的交叉訓練,尤其在總復習后期,套題訓練對提分是最直接有效的,因此選擇與中考接近的全真模擬試題成為最關鍵的因素。一般高質量的模擬題連續訓練6~8套,認真分析總結應試情況,并作出行之有效的跟進策略,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高分突破
關于中考應試,寧曉強老師提醒要注意幾個關鍵詞——書寫規范、先易后難、計算題有過程、推斷題要檢驗、實驗題扣目的(答題方法要三段操作、現象、結論)、大題看整體。
考前該怎么復習?
● 第一,教材的2、6、7、8、10、11、12單元要過一遍,那里好多地方可能被你忽略了喲。
● 第二,把老師最后教給你的方程式復習再寫寫。(不是看看喲,看的時候你覺得都會寫)
● 第三,還有些要記憶的知識點再過一遍。(要是有人抽背就完美了)
● 第四,看看所有教材上配圖的實驗,回憶一下每個實驗有何現象,得出什么結論,有什么注意事項,這也許會幫助你超常發揮喲。
● 第五,看看你的錯題集吧,會讓你回憶起很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