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貴州都市報 作者:邱凌峰 2018-12-17 09:29:23
6.體育中考為何調整為1年1考?
本次實施方案中改變了以前初三下學期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的狀況,將體育考試內容按1+N模式分散到各年級中進行,將3年1考調整為1年1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過程性引導作用,引導和督促學生上好體育課,積極參加大課間和課外體育鍛煉等體育活動,提高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實效,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本方案的制定,還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要求,力求通過中考制度的改革,對體育課程改革形成倒逼效應,提升體育對青少年發展的促進功能,有效發揮體育學科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7.體育中考1年1考如何考?如何計分?
體育學業水平考試由統一考試和體育綜合素養評價兩部分組成,總分50分,體育統一考試40分,體育綜合素養10分。
體育統一考試采取1+N模式。其中“1”為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項目,是七、八、九年級的必選項目。該項目屬于體能主導類、周期性耐力項目,對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運動技術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學生的意志品質要求也較高。通過3年的考試,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長跑鍛煉,有利于促進學生耐力、速度等各項身體素質,以及基本運動能力等方面得到綜合的提升。N為自選項目。
七年級學生處于過渡期,需要從小學階段“注重游戲、簡單的運動技能學習”的模式,逐漸過渡到“注重身體鍛煉、學習運動技能、培養體育鍛煉意識”的模式。在七年級第二類項目選擇1分鐘跳繩,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靈敏素質和速度素質,兼顧評估學生全身協調運動的基本能力。
八年級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期,考核方案強調學生運動能力的全面考查。除必選項目外,第二類項目選擇籃球、排球、足球項目(3選1),一方面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球類運動技能,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三個球類項目便于學生課外鍛煉、受眾較為廣泛,有利于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逐漸養成終生鍛煉的意識。
九年級第二類項目選擇立定跳遠,主要考核學生的下肢爆發力,同時兼顧考查學生全身協調運動的能力。由于九年級學生面臨升學文化考試,學業壓力相對較大,相對較少的體育考核項目設置,也是希望相對的減小學生的整體考試壓力。
七年級,八年級的分值在3年中占比50%,主要考慮到七、八年級作為初中生的過渡階段,在考試分值上應有所控制。且考慮到七、八年級學生的特點、生長發育水平不同,在評分標準上也會根據不同年級制定相對應的評分標準。
體育綜合素養評價由3部分組成:學習態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學校體育學科學期考試(內容包括:田徑、體操、球類,新興體育、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等學校特色項目)。體育綜合素養評價在七年級至九年級分5個學期分別進行。在體育綜合素養評價增加了學校特色項目,學校可將在本校開展良好并形成特色的新興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體育綜合素養考核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有利于發展建立科學訓練標準,提升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質量,打造具有特色的學校體育品牌。
8.體育中考考試項目的選擇依據是什么?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中,規定了七至九年級的課程內容應包含田徑、體操、球類、武術、游泳(冰雪)、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等項目。因此,體育中考內容從七至九年級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核內容與課程內容實現有效對接,從而促進體育課程的有效實施。此外,新課標中規定了將體能、知識與技能、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納入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同時,通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育人功能。
9.改革后全市體育中考如何組織?
以前的體育中考,“三區一地”由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其余區(市、縣)自行組織安排考試,沒有真正做到市統籌。實行新的體考方案后市教育局負責全市體育考試的統一組織領導、統一監督管理,統一全市體育考試方案、統一舉行考務工作培訓、統一巡視監督,統一考試設施、設備及場地標準。各區(市、縣)教育局具體負責體育考試的組織實施,制定體育考試實施、管理和監督辦法,確保體育考試的順利進行。
新體育中考采用全智能化設備考試,同時將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即時同步、防篡改、可追溯,使得考試數據安全性、可靠性達到較高水準,強化體育中考成績的保密性、公正性。
10.中考加分是否會有調整?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我省中考加分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黔教基發〔2018〕44號)精神,貴陽市從2019年中考起,取消所有競賽類加分和市級優秀初中畢業生、國家二級運動員等身份類加分,學生相關榮譽計入綜合素質評價,仍然保留的僅有烈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農村獨生子女和計劃生育二女戶的女孩考生、少數民族、涉僑、涉臺等少數加分項目。
11.廣大家長和學生還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
除了之前已經采訪的內容,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了切實提高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從2019年中考起,科學計算器不再允許帶入考場;為了避免各初中學校開展應試教育,從2019年起,不再編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2020年起,中考適應性考試由各區(市、縣)自行組織,全市不再進行統一組織。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貴陽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包含了思想道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特長發展等六個方面,學生初中三年學習成長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將作為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中考改革后的招生工作也會發生變化,普通高中招生從2021年起在六城區實行有條件的“六區統籌”,并根據改革情況推進全市統籌,這對于原來“三區一地”外的優秀學生想進入更優質的普通高中學習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關于綜合素質評價和招生錄取的相關文件,市教育局表示將在后期陸續對外公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