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4 17:06:13
· 內戰烽火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卷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國民革命,也稱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順應世界潮流,適應時代步伐,著手對國民黨進行改組,并于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勢力,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實際上是迎接未來革命勝利的一次偉大演習。因為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途徑,初步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從大革命的失敗中汲取了嚴重的歷史教訓,開始懂得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
1945年下半年,國共兩方軍隊圍繞受降問題發生了激烈沖突,在山西上黨,塞北平綏等地,北上的國民黨軍隊與當地或先到達的中共軍隊之間發生激戰。10月,接收東北的國民黨軍隊乘美國運輸艦到達大連時被蘇聯軍隊拒絕登陸,后轉到葫蘆島仍無法登陸只得轉在秦皇島登陸。后在進發至山海關時遭遇中共軍隊阻擊。
1946年1月初,在馬歇爾的調停下,國共雙方下達了1月停戰令,以迎接政治協商會議召開。2月,國共達成整軍方案,決定整編中共軍隊為國民黨軍隊,但因政治摩擦最終未能進行 。3月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的憲法修改提議案引起中共激烈反應,4月蔣介石就東北接收問題的講話更激起中共報紙攻擊。3月,隨著蘇聯軍隊在東北撤退,國共重新開始在東北爆發軍事沖突。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蘇聯紅軍撤走長春一個小時內突襲長春機場并占領長春,隨后其緊隨撤退的蘇聯紅軍占領哈爾濱,齊齊哈爾。隨后,國共兩軍在四平街,長春等地激戰,東北局勢急劇惡化。5月下旬,國民黨軍隊在第二次四平戰役重創林彪部隊,從遼北全線追擊到松花江畔逼近哈爾濱。此時,在美國特使馬歇爾的壓迫下,國民政府6月6日下達了第二次停戰令,蔣介石的這次停戰被某些學者稱為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的最大敗筆。停戰期間國共雙方代表仍未就改組政府和江蘇北部政權問題達成協議。
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的援助下先后向中原、華東、晉冀魯豫、晉綏等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了。
· 內戰烽火經典例題
全國內戰爆發的標志時國民黨軍隊進攻( )
A
某歷史學習小組在討論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標志時,出現了四種不同的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
B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