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4 16:16:40
初三歷史上冊知識點
俄國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①時間:1917年3月,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③結果: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1914年4月列寧回國。--8月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十月革命:①時間: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建立了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②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③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④同德國和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遷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
十月革命的意義: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推到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戰后的主要任務:恢復被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
新經濟政策:①時間:21年3月,②主要內容: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民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蘇聯成立:時間:22年底,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初僅有4個加加盟共和國加入,后來擴大到15個。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24年列寧逝世。第一、二個五年計劃:①時間:28--37年,②領導人:斯大林,③主要成就:蘇聯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農業集體化步伐加快。
新憲法通過:時間:1936年,意義: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它的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這一體制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②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③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損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④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