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4 13:33:00
例1:什么是古代的賦稅?
春秋前,君主除從農民耕種土地直接取得產物外,還從臣屬處取得勞役和實物貢納,這是賦稅的起源。春秋時,按人丁向臣屬征收軍役和軍需品稱“賦”,按田畝對臣屬土地征收財物稱“稅”。以后,以土地為課征對象的稱田賦,以戶、丁、資財為課征對象的稱稅。明朝一條鞭法,將人丁力役部分攤入田賦,賦稅逐漸歸并。清朝攤丁入畝后,賦稅實際指田賦。
例2:怎樣理解蒙古族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成員。
(1)蒙古的興起和統一:
蒙古曾是突厥統治下的一個部族的分支,原居也是古納河的東部,后逐漸散布到廣大蒙古高原。12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與西遼、西夏、金、南宋、大理、吐蕃共為中國境內的七個分裂政權。
(2)元朝建立和統一中國:
蒙古西征:滅西夏、降服畏兀兒、吐蕃。
蒙古南下:滅金、占大理、滅南宋。
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中國,這是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
(3)蒙古各部的分裂:
元亡后,明朝將蒙古高原東部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稱為韃靼,將蒙古高原西部和阿爾泰山一帶的蒙古各部稱為瓦剌。
瓦剌首領也先曾短期統一蒙古各部,其死后,各部又分裂了。
韃靼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遷,統一了蒙古各部。
16世紀前期,蒙古各部重又分裂。
(4)清朝統一內外蒙古:
17世紀初,瓦剌分為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70年代后,準噶爾部實際控制了另外三部(土爾扈特西遷今伏爾加河下游),又入侵漠不北蒙古三部土謝圖汗、車臣汗和札薩克圖汗,三部南遷漠南(今內蒙古)向清朝求援。當準噶爾部進擾早已歸屬清朝的漠南蒙古時,康熙下令親征,收復蒙古高原,漠北蒙古三部回遷,內外蒙古統一于清朝。
(5)蒙古族信奉喇嘛教黃教:
16世紀初,韃靼首領俺答汗占領青海時,該地區流傳的喇嘛教就傳入蒙古,俺答汗尊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三傳弟子為達賴喇嘛(三世),喇嘛教黃教在蒙古廣為傳播。此后,俺答汗的曾孫被立為四世達賴,由他派往蒙古主持教務的大喇嘛,成為蒙古活佛。
例3:怎樣理解古代中國統一與分裂局面交替出現的現象。
統一,指國家之間或政權之間、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權內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結合為一個整體。主要標準是政治上的服從和一致。
分裂,指統一政權解體分為多個互不統屬的政權,或原屬于該政權的一部分脫離、獨立。
我國古代歷經了秦、西晉、隋唐、元明清時期的四次統一,經歷了先秦、三國、十六國及南北朝、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等閆分裂時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