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2 21:59:34
2019中考歷史二輪復習中共領導的革命和建設
1、中共領導的軍隊名稱變化:
國民革命軍———工農革命軍———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井岡山會師 抗日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
1927.8.1 1927.9. 1928年 1937年 1946年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條正確道路
(1)革命道路——毛澤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始于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2)建設道路——鄧小平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3)兩條道路的共同點(啟示):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
3、中共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教訓(啟示)
(1)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毛澤東思想不動搖;
(2)要依靠人民群眾,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強團結,建立統一戰線;
(3)中國人民具有堅強的反抗壓迫的精神,必須掌握革命的領導權,開展武裝斗爭;
(4)要把馬列主義同中國國情結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創新?
(1)革命道路創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2)建設道路創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3)思想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4)民族政策創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經濟建設創新:三大改造中公私合營的“贖買”政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6)政治制度(國家統一)創新:一國兩制。(7)科技創新:袁隆平發明秈型雜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5、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標志“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他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遵義會議——1935年(長征期間),“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中共“七大”—— 1945年,“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4)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建設史上“偉大的轉折”。標志著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正確道路),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也是中國命運的一個轉折點。
(5)中共“十四大”(1992)——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中共“十五大”(1997)——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6、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的形成
(1)第一代,1945中共七大形成毛澤東為核心第一代領導集體,到1976年。
(2)第二代,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到1992年。
(3)第三代,1992中共十四大確立的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7、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的轉移(三次)?
(1)民主革命時期主要是:20世紀20年代探索革命道路,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1949年解放戰爭后期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主要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由階級斗爭轉移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8、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兩次飛躍(兩次中國化)?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列主義同中國的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毛澤東思想;
(2)改革開放新時期,馬列主義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鄧小平理論。
9、經濟特區和特別行政區有何區別?
(1)經濟特區是特在特殊的經濟政策,仍是社會主義制度。
(2)特別行政區是特在特殊社會制度,即港、澳、臺仍是資本主義制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