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中考網 2019-05-07 20:59:38
(2017·嘉興中考)《300億件快遞的背后》
外包裝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當一件快遞送到手上時,網購者照例要拆開這些“厚重”的包裝,一樣都不會少。一位網店商家曾吐露心聲,雖然這樣的包裝費錢、費力,但為了商品的運輸安全,在包裝上我們不敢怠慢,而且還得“寧多勿少”。尤其是當下生鮮、家具等種類的物品都已經進入了消費者的網絡購物車,商家對這些易碎易壞物品更是加倍包裝,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
而相關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313.5億件。下圖是《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國家郵政局2016年10月發布)中的統計數據。
如果按照每件快遞需要0.2公斤包裝材料估算,2016年全年新增的快遞包裝垃圾重達600多萬噸。空氣囊、塑料袋等包裝物,其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這一物質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噸廢紙能回爐生產0.8噸再生好紙,如果紙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噸紙箱回收后只能再生產0.8噸新紙箱,產生的0.2噸缺口,只能依靠伐木來補充。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還要消耗煤、電等能源,對水、大氣等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然而,面對如此天量的快遞包裝物,目前除對快遞運單的保管、存放與回收(銷毀)有明確規定外,針對快遞包裝的其他部分均沒有統一規定要求,任由企業或消費者自行處理。
綠色包裝成本相對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綠色、環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是成本。”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說,“我們做過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錢,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誰來為這些環保材料埋單?”
目前膠帶、包裝箱、編織袋等七大類包裝物的回收與再利用情況并不理想。2016年12月23日,記者在成都對消費者進行了隨機采訪。
“撕下來的透明膠帶一點用處也沒有,塑料包裝袋也特別臟,不趕緊扔掉,難道還要留著?”剛拿了快遞的小張說,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樓前就撕開包裝,把包裝扔掉。
另一名網購者小李則表示,如果包裝的紙箱干凈完整,一般會用來裝東西,但塑料包裝、填充物和透明膠帶,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媽會把廢紙箱攢起來賣掉,但我們這代人沒這習慣,肯定就扔了。”這兩位受訪者對快遞包裝的處理方式,代表著絕大部分人的行為習慣。
問題的解決需要消費者、電商商家、包裝企業等全產業鏈上各主體共同努力。對于消費者來說,首先,不要過分追求商品“包裝嚴密”;其次,不要隨手亂扔包裝垃圾;第三,自覺將包裝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對于電商商家而言,則需要在源頭做好適度包裝,并盡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據半月談記者了解,有一家賣母嬰產品的網店為獲得買家“包裝嚴密”的好評,每個月使用近萬米的膠帶包裝。減少快遞垃圾,是電商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
對于包裝企業來說,必須要守住誠信經營的底線。如今一些外包裝存在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問題。“毒害料”用于快遞包裝后再進入回收,只可能導致惡性循環。
(節選自《半月談》2017年第2期,有改動。作者張璇吳帥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