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4 09:58:32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同時抓好生活這個“源”,家長應該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孩子的學習空間,增加孩子語文實踐的機會。所以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孩子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開發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孩子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并讓孩子養成寫日記寫心得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水”和“活水”了。
降低寫作門檻,消除孩子的畏難情緒,題目要松綁,并要貼近孩子實際,鼓勵寫出真情實感,我們提倡孩子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孩子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要隨心所欲,愛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笑一顰,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積極參與作者的感情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涌而出的生活感受來”,宋人謝枋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舒其志氣,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之高論筆端不窘矣。”
孩子由于不會作文,不免有畏難情緒,家長鼓勵他們大膽寫,發揮其想像,抒發其胸臆,會打消他們的畏懼心理,提前告訴孩子下次作文的范圍和要求,讓孩子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學巨匠茅盾說過:“偉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來的全部智慧作為他們創作的準備的。”這樣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時自然就得心應手了,有時甚至可以允許那些作文基礎差的孩子仿照范文寫作,批閱作文時,要珍視孩子的勞動,盡量少作刪改。
要重視引導孩子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一般來說,指出主要不足即可,要努力找出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來,另外還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批改方式,如孩子自批、孩子互批等,重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避免挫傷孩子寫作的積極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