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07 17:57:39
③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中化學基礎知識提綱
一、應掌握的知識點
1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6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7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9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10.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15.燃燒、鐵生銹、食物變質等都是化學變化。
16.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7.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是H2、C、CO。其中屬于單質的是C、H2。屬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
20.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肯定變化的是物質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
21.2H2表示兩個氫分子;2H表示兩個氫原子;2H+表示兩個氫離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質相同。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
23.溶液在稀釋前后保持不變的是溶質的質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堿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12282,該原子中的質子數為12,核電荷數為12,
核外電子數為12,最外層電子數為2,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成為陽離子。
26.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是(1)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2)溫度達到或超過可燃物的著火點。
27.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8.酸有鹽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堿有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Ca(OH)2等。
30.化合價口訣: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碳二四,鐵二三,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其他口訣也可)
31.空氣中的污染性氣體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對空氣沒有污染。
33.空氣中按體積分數計算,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占78%,其次是氧氣,占21%。
34.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燃燒的是氧氣O2。
35.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態氧和固態氧均為淡藍色。
36.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37.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在做此實驗時,應預先在瓶底放水或細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38.磷在氧氣中燃燒,呈黃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煙。煙是固體。
39.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40.實驗室制取氧氣所用的藥品是(1)氯酸鉀(白)和二氧化錳(黑)的混合物;
(2)高錳酸鉀;其中在反應中二氧化錳做催化劑。
41.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42.氫氣的用途有(1)冶煉金屬(還原性);(2)焊接金屬(可燃性);(3)探空氣球(比空氣輕)。
43.實驗室制取氫氣所選用的藥品是鋅和稀硫酸。
4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選用的藥品是石灰石和稀鹽酸。
45.在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可用來切割玻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