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09 18:18:02
中考作文素材指南之主題:信義·尊嚴
【主題闡釋】
信義:
“言而有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歷來為世人所推崇。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他14歲被皇帝召見,讓他與1000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看到考題是前幾天剛做的,就如實向皇帝稟告,請求換題目。皇帝贊賞晏殊的誠實,賜予他“同進士出身”。所以,誠信是無瑕的美玉,誠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誠信是連接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只有以誠相見、以信待人,才能在展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時,收獲對等的誠信和友情。創起誠信校園,樹起誠信學風,成為誠信學子。誠信應該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尊嚴:
“為尊嚴為自由為民富國強勿忘掉……”這是《尊嚴》中的歌詞。國家有國家的尊嚴,個人有個人的尊嚴。“士可殺不可辱”講的就是個人的尊嚴。古代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孟子,還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現代有朱自清為維護民族尊嚴,拒絕接受美國的施舍。“雖然尊嚴不是一種美德,卻是許多美德之母。”可見尊嚴在人們思想意志中的重要地位。在國家面臨危難時,我們為尊嚴而戰;在人格氣節面臨挑戰時,我們為尊嚴而活。尊嚴是精神,尊嚴是氣質,尊嚴是寧折不彎的鋼鐵意志。
【事實素材】
1.河南查處高考替考事件
2014年6月24日,河南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陳大琪說,媒體報道替考事件后,省招辦重點對杞縣、通許縣考生逐一進行信息比對,兩縣已經調查控制了考生家長、監考等相關人員23人。已經核實杞縣、通許縣被替考生6名,其中杞縣3名,通許縣3名。
對于認定替考考生,杞縣第二高級中學考點張某浩,杞縣大同中學考點時某雨、李某域,通許縣第一高級中學考點尹某航、景某霖,通許縣下洼中學考點肖某宇等6人替考違規事實成立,按《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對6名被替考考生作出“報名參加考試的各階段、各科次成績無效,同時給予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3年”的處理。
2.司馬遷忍辱負重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理論素材】
1.沒有誠信,何來尊嚴?——西塞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