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7-06 10:37:29
語文中考復習知識點:虛實結合
古詩中的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詩歌鑒賞中的所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它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感受得到,是真實具體的描繪;所謂“虛”則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引發人的聯想。具體說來:有限為實,無限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正面為實,側面為虛;眼前之景為實,已逝、想象之景為虛。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無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宋代畫家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這就是繪畫藝術中的空白藝術,它是藝術家再現現實對象整體時有意造成的藝術形象結構上的虛空。如宋朝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上獨坐垂釣的漁翁,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樣的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運用空白藝術給欣賞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間,以少許勝繁復,手段高明。這種手法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也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作者實寫了與童子的對話,而把“問”的內容省去,更沒有介紹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