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他人天地寬
考點:理解共同生活需要關心、尊重、寬容和相互理解與幫助;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
第1框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什么是寬容?
答:寬容指的是寬大有氣量,、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2.為什么生活需要寬容?(人與人之間為什么需要相互寬容?)
答:(l)由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個性特點不同,品德修養上存在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2)當我們無意中傷害別人時,要體諒、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誠地賠禮道歉,就容易得到他人諒解;當別人無意中傷害自己時,對他人的“對不起”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不能得理不讓人,更不可冤冤相報。
3.寬容合作的基礎是什么?
答:“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
4.怎樣才能做到寬容?
答:(1)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2)寬容要堅持原則,講究策略。(3)不僅寬容他人,還要寬容自己、悅納自己。
5.怎樣才能做到寬容自己?
答:(1)我們不僅寬容他人,還要寬容自己、悅納自己。(2)寬容自己,就是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穢;既不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3)寬容自己意 味著承認“人無完人”,容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留下改過遷善的機會,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第2框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1.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1)含義: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2)要求:①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②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也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3)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4)意義:如果時時處處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2.如何理解換位思考?
答:(1)含義: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和大到辱沒人格的錯誤,都是可以諒解的。(2)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3)要求: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 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
4.如何做到換位思考?
答:(l)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將心比心,寬以待人。(3)設身處地,善解人意。(4)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
第3框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生而平等的集中表現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1)集中表現: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2)具體內容:①在人格上,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②在法律地位上,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
2.如何認識和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答:(1)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2)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互相取長補短,才是我們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
3.怎樣做到尊重他人?
答: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4.尊重要做到哪些?
答:(1)對個人: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2)對社會:尊重社會,就要遵守社會規則。(3)對自然:保護環境,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