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胞:是人體結構中的基本單位。細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二)組織--由一些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以及細胞間質構成的。(細胞群)
人體的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1)上皮組織分布:體表和體內一些器官的內表面,如胃腸等內壁里。
特點: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功能:保護、吸收
(2)肌肉組織功能:具運動功能,能夠收縮和舒張結構特點:由肌細胞構成,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細胞呈纖維狀,上有明暗相間的條紋)平滑肌:分布在胃、腸等的壁上。梭形,肌纖維無橫紋心肌:分布在心臟的壁里。細胞呈圓柱形,有明暗相間的條紋
(3)結締組織特點: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較多功能:營養、支持、連接、保護作用分布:十分廣泛
(4)神經組織特點: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組成。分布:主要分布在腦、脊髓中。
功能:接受、整合和傳遞信息
(三)器官--由多種不同組織按一定順序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結構。
人體由八個系統構成: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主要對生命活動形式調節功能,神經調節額特點是迅速、短暫而精確;激素調節特點是緩慢、持久而彌散)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1.人類生存的環境條件(外環境):氣溫氣壓氧氣淡水食物
2.內環境(細胞外液):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是體內絕大部分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血液的組成:血細胞(紅細胞(運輸氧氣)白細胞(免疫防御)血小板(止血作用)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4.人體各系統在維持內環境穩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統的作用是補充內環境中所消耗的各種營養物質和水分。泌尿系統的作用是通過形成尿液維持細胞外液的量和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以及pH的相對穩定。循環系統的作用是物質運輸和物質交換。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作用是對各種生理活動進行調節。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對細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維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毛細血管:壁薄(便于物質和氣體通過)表面積大(增大了物質和氣體交換面積)血液流速慢(使物質的氣體得到充分交換)
組織液:細胞外液中在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是血液濾除毛細血管壁的血漿成,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成分基本與血漿相同)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前者是氣體出入的通道,后者是進行交換的通道,它的活動可補充細胞代謝消耗的氧氣,排除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維持細胞外液中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的穩定。
肺:壁薄(便于氣體通過)肺泡數量多(增大了氣體交替的面積)
小腸:內壁有皺襞和絨毛(擴大吸收面積)絨毛壁薄(便與養料通過·)
腎在泌尿過程中不僅起排泄作用,還對機體的無機鹽平衡、水平衡和酸堿平衡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腎單位:腎的基本功能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
人的神經系統由腦脊髓神經三種器官組成。其中位于中樞部分的是腦和脊髓位于周圍的是腦神經和脊神經
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腦(大腦[最大部分位于最上方,表面覆蓋大腦皮質是神經元細胞體聚集的地方]、小腦[大腦后面,腦干的背側,主要調節身體的隨意運動維持和調節姿勢,維持身體平衡]、腦干[間腦和脊髓之間,包括中腦、腦橋和延髓(重要的生命中樞)三部分]);脊髓
丘腦:位于大腦和中腦之間,包括丘腦和下丘腦(維持內環境的穩定,聯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紐帶)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髓神經
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細胞體、突起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它是指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反射的概念: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垂體(位于大腦的下部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甲狀腺(位于頸前部,吼和氣管的兩側分泌甲狀腺激素)、胸腺、胰島(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島素)、性腺。
激素加速或抑制某些器官和組織的活動
垂體: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蛋白質合成和骨的生長)幼年分泌不足患侏儒癥、幼年分泌過多患巨人癥、成年分泌過多患肢端肥大癥
甲狀腺1.促進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2.促進生長發育(包括神經系統的發育)3.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新陳代謝,4.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癥,分泌過多患甲亢身體,缺碘時,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胰島:調節糖的吸收、利用和轉化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分泌不足患糖尿病分泌過多患低血糖
性狀:人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性狀通過精子卵細胞的傳遞給后代】
染色體:常染色體22對,性染色體1對。
精子和卵細胞中各有23條染色體
男性可以產生兩種精子,一種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另一種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只產生一種含有X染色體的卵細胞。
基因:具有特定遺傳效應,決定生物性狀,在生物體內是成對存在的,成對的基因分別位于成對的兩條染色體上。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顯性基因,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隱性基因。
青春期:男生10~14,女生10~12,形態發育主要表現在身高和體重的迅速增長。
傳染病:由各種病原體(病菌、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蟲)引起,能在人人畜畜人畜之間相互傳染。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發病率高,血液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或母嬰傳播,接種乙肝疫苗是控制和預防的根本措施。
艾滋病: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
結核病: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如肺結核腸結核骨結核淋巴結核,感染率最高。
人體抵御病原體入侵的三防線:皮膚和粘膜,巨噬細胞和炎癥反應的化學物質、免疫反應的開啟(后天建立。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