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動物類群
知識點1腔腸動物
1.腔腸動物的身體結構比較_________,其中大多數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水螅的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的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形稱為_______。
3.水螅的身體由內外兩層細胞-------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構成。
4.內胚層細胞所圍成的空腔叫作______________,與口相通,吃進去的食物就在腔內被內胚層細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
5.______________是腔腸動物特有的攻擊和防御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6.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2扁形動物
7.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也稱______________,就是經過身體的縱軸只有一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
8.大多數扁形動物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這些寄生蟲的______________很簡單,有的甚至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靠獲取寄主體內的養料生活,而它們的______________卻很發達。
9.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兩側對稱;_____________;有口無肛門。
知識點3線形動物
1.蛔蟲寄生在人的______________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蟲的身體呈______________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體表包裹著一層密不透水的角質層,起______________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______________發達,生殖能力強。
3.人喝了帶有蟲卵的生水,吃了沾有蟲卵的生的蔬菜,或者用沾有蟲卵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______________病。
4.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______________;有口有肛門。
知識點4環節動物
5.蚯蚓的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______________構成。蚯蚓身體的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顏色也與其它體節不同,而且比其它體節厚,稱為______________。
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______________靈活。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______________配合可以完成運動。
7.蚯蚓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_______。蚯蚓體壁密布毛細血管,氧氣可溶于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______________由體表排出。
8.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_______或疣足運動。
知識點5軟體動物
1.有些動物貝殼內的身體非常柔軟,因而稱之為______________動物。
2.河蚌的外面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貝殼,因而稱為________類。殼內柔軟的身體表面包裹著猶如外套一般的肉質膜,稱為__________,貝殼就是由____________分泌的物質形成的。
3.雙殼類動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緩慢地運動。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殘渣,同時,利用______________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4.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軟的身體表面有_______,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知識點6節肢動物
5.____________是節肢動物中最多的一類動物。
6.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______________和攝食,胸部是運動中心,有三對足,善于跳躍;有兩對______________,適于飛行。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此外,體表有氣門,用于呼吸。
7.昆蟲身體上的___________不僅是能保護自己的"盔甲"還能起到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8.昆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對觸角、三對______________,一般有兩對翅,等等。
9.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______________。
知識點7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1、動物的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______________,統稱為無脊椎動物。
2、動物的身體內部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______________動物。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哺乳動物。
知識點8多種多樣的魚
3、______________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占脊椎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
4.我國的______________魚有1000多種,著名的"四大家魚"和鯉魚、鯽魚都是我國主要的優良淡水魚品種;我國的______________魚已知的約有2000種,常見的有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鯧魚等。
知識點9魚的主要特征
5.魚之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能靠______________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______________。
6.魚的身體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通常左右側扁,大多呈______________型,這樣的體形有利于______________魚在水中運動時遇到的阻力。
7.魚是用______________呼吸的,鰓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____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知識點10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0.由于長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原因,魚類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威脅。
10.為了合理利用和保護魚類資源,我國于1986年起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______________》。
知識點11兩棲動物
1.蝌蚪用_____呼吸,只能像魚一樣在水里生活。
2.青蛙的前肢___________,可支撐身體;后肢____________,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
3.青蛙的肺結構簡單,不發達。青蛙的__________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也可以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______________呼吸。
4.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幼體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知識點12爬行動物
5.______________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身體結構和生活方式與兩棲動物差別很大。
6.蜥蜴的頭部后面有______,因此它的頭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蜥蜴的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______________,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7.蜥蜴的肺氣體交換能力強,只靠__________的呼吸,就能滿足蜥蜴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
8.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_________對水環境的依賴,這也是蜥蜴能終身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9.爬行動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____________呼吸,在______________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______________。
知識點13多種多樣的鳥
1鳥的種類很多,是______________動物中種類數量僅次于魚的一個類群。
知識點鳥類的主要特征
2.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少數鳥不能飛行以外,絕大多數鳥都是善于飛行的。
3.鳥有許多適于飛行的特點:身體呈_____________型,可以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體表覆羽,前肢變成_____________,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的羽毛。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___________,可減輕體重。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作龍骨突;______________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4.鳥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______________動物。
5.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______________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
6.鳥的主要特征是:體表覆羽;前肢變成______________;有喙無齒;有______________輔助肺呼吸。
7.氣囊與肺想通,吸氣時,吸進的空氣一部分在______________內進行氣體交換,一部分則直接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內的氣體又返回______________內進行氣體交換。
知識點14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8.貓頭鷹等猛禽是______________的天敵,大山雀、啄木鳥等捕食農林害蟲。
知識點15哺乳動物
1.除了____________等少數種類的體毛退化以外,哺乳動物的體表都被毛。與鳥類一樣,哺乳動物可以維持恒定的體溫,是______________動物。
2.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在雌性體內發育,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發育到一定階段后從母體中產出,這種生殖方式叫作______________。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胎生、______________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4.哺乳動物還具有高度發達的______________和感覺器官,能夠靈敏地感覺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
5.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______________;胎生,______________;牙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6.______________是由野生動物馴養而來的,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