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高速發展,時代和國民呼喚著教育的創新。我國現行的初中數學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端。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尤顯重要。而且利用數學教學與思維的特殊關系,使課堂教學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思維能力的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激發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課堂上,數學教師應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結合初中數學學科特點,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教學中充分激發和利用學生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啥喑鋈の缎詮姷膯栴}。
三、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如將陌生問題通過化歸、類比為比較熟悉的問題的“類比遷移法”;“條件更改法”等。
四、要鼓勵創新,讓學生獨立思維。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多贊揚、肯定,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展。
五、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應讓學生有充分發揮自己見解的機會。每個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不一樣的,教師要相信學生有潛力可挖。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克服緊張和自卑心理,給學生營造一種交流的氛圍,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暢所欲言。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將思維能力培養貫穿在數學教學始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高,使之終生受用。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