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12-23 16:32:16
14.慣性現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后仰、跳遠時助跑、運動員沖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
15.物體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的質量決定(氣體也有慣性)。
16.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17.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改變。
如果物體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
18.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03
機械功能
1.杠桿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2.杠桿不水平也能處于平衡狀態。
3.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桿(動滑輪是省力杠桿)。
4.定滑輪特點: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動滑輪特點: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5.判斷是否做功的兩個條件:
有力
沿力方向通過的距離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這句話是正確的。
8.質量越大,速度越快,物體的動能越大。
9.質量越大,高度越高,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
10.在彈性限度內,彈性物體的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
11.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12.降落傘勻速下落時機械能不變(錯)。
04
熱學
1.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
3.體溫計使用前要下甩,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有空隙,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6.密度和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8.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對)。
9.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錯,冰變為水)。
10.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11.熱機的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05
壓強知識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力
減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
同一液體
液體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下:浮力=重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