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19 17:30:38
利用材料的具體方法是:
(1)舍舊取新:選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繽紛的“閃光點”,人物的獨特經歷。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并不都是大事和新鮮事。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著你去發現,這就看你有沒有敏銳的觀察力了。
(2)舍大取小:就是選擇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從小處落筆,以小見大。小素材不等于無意義的小事,是指蘊含生活哲理的小事物,反映時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場景。
(3)去粗取精:即舍棄粗的素材,選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現中心的素材,這是一種以少勝多的方法。選取事情發展中最精彩的片斷來反映事物本質,舍去一般性片斷,選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跡、最典型的經歷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實,中心突出。
四、“煉文采”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用于考試作文,該是“言之無文,難得高分。”那些語言平淡,索然寡味,瘦得難看的文章,理所當然的被打入低檔。看那些考場佳作,總是文采飛揚,搖曳多姿,人見人愛
閱卷老師說:“一篇作文,出現‘月亮’,最好不過;如果沒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沒有‘群星璀璨’,出現‘數顆星星’也就不錯;千千萬萬不能給閱卷老師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第一招:巧用修辭添文采
要保證外觀的漂亮,就要使用比喻、排比、對比、對偶等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生動性、說服力,增強語言氣勢,使文章生動形象、情緒激昂、氣勢磅礴。
如:魅力是六弦琴上流動的音符,魅力是調色盤里翻飛的油彩;魅力是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魅力是蘇東坡高唱“大江東去”,魅力是李清照低吟“尋尋覓覓”;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蝦,魅力是悲鴻先生的馬……
第二招:善引詩詞厚底蘊
引用詩詞要求我們平時一定多積累、多讀寫、多背誦。所選詩詞一定要切合實際、切合語境、切合情感。
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承載了杜甫的詩,成就了他“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的“詩圣”地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承載了文天祥的詩,成就了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一代名相”的盛名;“不為五斗米折腰”承載陶淵明,成就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人的美名。
第三招:精選詞語展風采
寫作一定注意語言的選擇與錘煉,精選詞語,優選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插上美麗的翅膀。
如:懸崖上的樹,風來搖過,雷來轟過,雪來壓過,霜來欺過;紫嵐撫過,彩虹擁過,明月親過,流霞吻過。你泰然自若,寵辱不驚,看花開花落,望云卷云舒。
五、“煉構思”
同樣是建筑,造型不同,產生的效果迥然不同,匠心獨運,華麗大氣,總讓人賞心悅目;同樣是佳肴,搭配不同,產生的結果會截然不同,風格獨特,精美大方的總讓人食欲大增;同樣是一篇文章,富有創意,能讓閱卷老師親睞,這樣的文章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如何寫出新意、生動、新穎、與眾不同的作文呢?首先要從創新構思入手。創新構思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進行。
(一)從內容上創新的構思方法
1、反向式構思
反向式構思就是從反面角度確立新的觀點,闡發新的見解,如班門弄斧——弄斧必到班門;杞人憂天——憂患意識不可無,防患于未然;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要不斷進取。如我班以“喝彩”為話題作文,學生可寫為“我”喝彩,“我”為別人喝彩,或生活中不可缺少喝彩等等,這些都是正向思維。有一學生立意為“拒絕喝彩”,理由是:我們不是為了捕得別人的喝彩而活著。作者敘述自己從小到大為得到別人的贊賞現而付出的種種努力,而使自己心身疲憊,進而提出要活出自己的個性、自己的色彩,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令老師同學耳目一新。從反面構思要有度,不可走極端,如果是大道理也就不可能從反面寫。如:國家尊嚴、民族信念等。
2、象征式構思
有些話題,如“橋”、“路”、“網”等,都既有實在含義,又有象征意義。構思時從其象征意義出發,發掘話題的深層含義,就是象征式構思。如“橋”,不僅指實物橋,又可指心靈的紐帶—感情之橋、“商橋”、“信息之橋”等;“路”可指信息人生之路、求學之路、競爭之路、改革之路;“網”指實物網,也指交際網、人生網、人情網、心網等。
3、比擬式構思
比擬式構思,常常使作文能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入題,既新穎又形象。如以“母愛”為話題的“母愛如一條河”“母愛如佛”“父愛如山”;以“書”為話題的“書的滋味”“書的色彩”“生活是一本書”都不失為一個獨特的立意。擬人式構思的“過程與結果的對話”“規則的遭遇”等也都是較為獨特的構思。
4、“巧合”式構思
常言道:無巧不成書。精巧的構思,巧合的情節,可以營造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別有洞天”式作文。如教師授完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后,指導學生模仿這篇小說獨特的構思方式,出人意料的結尾寫篇作文。有位學生據此寫了一篇習作《我和書》。文中講一個窮孩子很想得到一本高爾基的《童年》。為此,他參加了作文競賽,他勝了……“發獎后,我抱緊書,興奮地回到家,第一個告訴媽媽,媽媽終于露出了很久不見的笑容,然后她也給我一包禮物,當我打開一看,也是一本《童年》,不由得怔信住了。媽媽像明白我的心事似地對我說:“我怕你得不到這本書太失望……”很顯然,這篇習作模仿了《麥琪的禮物》,卻又反其意而用之,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