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20 15:13:29
我以一個詩人的浪漫,想象著無家可歸的自己,在鄉村,擇一高地,學習魯濱遜,以祖傳的勤勞和智慧,蓋一間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煙囪通向屋外,撿來柴草,燒鍋煮飯,炊煙像快樂的孩子樣在屋頂上一蹦三尺高……鍋里煮著生活,煙囪裊起炊煙。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著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溫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己……
老實說,我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炊煙征服了。
炊煙在我的心里裊出一筆蔥蘢的詩意。
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局限。我嗅見了萬千種氣息,溫馨而甜暢的家的氣息。我心沉醉呵。
炊煙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
也許,終有一天,我在課堂上講解炊煙時,費盡口舌,打盡手勢,孩子們仍然將頭搖成撥浪鼓,滿頭霧水的樣子讓我心焦。我靈機一動,置課堂教學常規于不顧,燃起一枝紙煙,注目淡藍的煙霧裊裊升起,聲情并茂地說,看,炊煙就是這個樣子。ㄟx自《教師報》)
【技法點撥】
化大為小,以小見大
——話題作文思索方法
“化大為小”就是善于在一個大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這樣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好文章。那么我們該如何“化大為小”呢?
1.擴展話題法
擴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從范圍、對象、內容、時間、地點、性質等方面進行限制后,文章選材、主題或中心論點的指向會更加明確和集中,極便于我們的寫作從小處著眼而有機展開。如以“起點”為話題作文,就可在“起點”前通過增加修飾限制成份的方式來達到細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點”“人生的起點”“事業的起點”“學習的起點”“長跑的起點”……有了這樣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會有進一步的收獲,如“車站、碼頭、空港是旅行的起點,出生是人生的起點,參加工作是事業的起點,入學發蒙是學習的起點,起跑線是長跑的起點……”
2.提問話題法
圍繞話題,多提一些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寫作的思路會越來越來明確,愈來愈深入,較小的寫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順利地實現“化大為小”。如以“誠信”為話題的作文,作者就話題作了提問,“誠信”是什么?回答是“真正的財富”。于是篇《真正的財富》就與讀者見面了。
4.沿展話題法
沿展是從話題的本義出發,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話題的意義,由表及里、由淺而深,不斷擴展和深化話題的一種審題方式。
例如以“網”為話題作文,在明確“網”的本義基礎上進行引申,意義再抽象一些,指“像網一樣的東西”,如蜘蛛網、電網、球網、網巾、網兜等。進一步抽象“網”還可引申為“像網一樣縱橫交錯的組織或系統”,這種意義的“網”常見的有通信網、交通網、宣傳網、情報網、關系網、法網等等。如此聯類而及、不斷引申將會產生一種多米諾牌效應,使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網”的各種意義有相當充分的了解,尋求其中一個容易引起興奮或易于駕馭的角度切入,自然會文思泉涌。
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善于摸索和總結,套用話題、大而無當的審題毛病就一定能夠克服,審題時思維不暢、定勢老套的現象也會消失,寫好話題作文才更有保障。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