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3 14:52:50
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21.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出師表》)
2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2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24.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25.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26.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諸葛亮《出師表》)
三按要求默寫
1.《漁家傲·秋思》中寫出當時戰爭形勢的詩句:四面邊聲連角起。
2.《漁家傲·秋思》中寫出將士們生活艱苦而又思鄉心切惆悵的句子:濁酒一杯家萬里。
3.《漁家傲·秋思》中從虛寫的角度,突出戰爭持久,將士背井離鄉遠征邊塞的痛苦的詩句: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4.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立志為國效命的情懷的句子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再現激烈戰斗場面的句子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6.《滿江紅》中描述鑒湖女俠的巾幗英雄的形象,表達她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變的句子: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7.《定風波》(蘇軾)詞中描寫歸途中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8.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9.辛棄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被白發,欺人奈何”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10.納蘭性德《浣溪沙》中的“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這首詞中的“古今幽恨幾時平”一句點明主旨。
11.納蘭性德《浣溪沙》中觸景生情。用了工整的對仗句勾勒出“遠塞”也即“荒戍壘”“舊關城”的荒涼破舊景象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
12.《十五從軍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現出老翁孤獨凄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13.《十五從軍征》中揭露(表現)漢代極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14.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在軍營里設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樂器齊鳴和響來增添蒼涼悲壯豪氣的詩句是: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1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詩人目送友人離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6.《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看江水東流,發思古幽情的句子是: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17.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的主題班會上,同學們一起吟詠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不禁讓我們想起中華民族的那段悲慘歷史,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深刻道理。
18.在生死大義面前,孟子主張“舍生而取義者也”,文天祥慷慨陳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的這些豪壯之語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而英勇獻身!
19.《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潼關雄偉氣勢的句子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20.《山坡羊·潼關懷古》點明主旨、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1.文天祥的《南安軍》這首詩抒寫作者此次行程孤獨悲苦心情的兩句是:出嶺誰同出?歸鄉如不歸!
22.《別云間》一詩中表現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的詩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23.《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與“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相呼應的句子是: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抒寫作者對歷史興亡大徹大悟的句子是: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24.《朝天子·詠喇叭》中形象寫出宦官欺壓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傾家蕩產的句子是: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25.《魚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句子是: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6.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7.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采取“敵疲我打”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8.《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9.《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獎賞進諫的政令下達“期年之后”的情況:雖欲言,無可進者,表明齊國政治日益清明。從而達到“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的目的。
30.在《出師表》的開頭,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劉備過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時。
相關推薦:點擊查看更多知識點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