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14 21:38:18
潛伏期與病毒數量和感染者體質有關
“潛伏期長短和初始進入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和感染者的體質有關。一般初始進入的病毒量越大,發病的速度就越快,潛伏期就相對較短。”趙衛說,而體質的問題就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有些人因為免疫力過強,當病毒進入體內后,免疫分子很快響應,對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進行過度攻擊,從而引起超敏反應,造成肺部細胞被自身免疫力殺死,進而引發肺炎等嚴重癥狀,并可能繼發感染其他的微生物等。
對此,另有業內專家表示,潛伏期長短與病人本身體質有關,有些人耐受性很好,而一些人則比較“嬌氣”,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能明顯感知到,這種主觀性的東西很難去評估。而且,病毒進入人體內,沒有顯示出外在癥狀,這到底是屬于潛伏期還是無癥狀感染,目前是很難區分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需要說明的是,在潛伏期,病毒進入體內,沒有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而且也沒有癥狀,但同樣不可忽視,因為體內有病毒,就存在傳染性。”趙衛說。
“24天”屬研究價值有限的個案
“據官方報道,此前曾出現過潛伏期長達24天的患者,這應該屬于個案,個案的研究價值非常有限,不足以成為判定最長潛伏期的依據。”趙衛說。
就此問題,多位專家也表示,這種個例可能跟自身暴露有關,由于對病例追蹤不十分密切,完全存在其他地方暴露或接觸感染者的可能性。
2月11日晚,鐘南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對預印版的部分文章信息不應該被過度解讀。”
他指出,其團隊關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征的文章是一個預印版(preprintserver),預印版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見,按照預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并不能給媒體引用,也不能指導臨床,必須要經過同行評議。預印版里面的潛伏期,有一種統計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口述記錄下來的,團隊根據患者講述的接觸傳染源時間以及癥狀最早出現的時間進行計算,最長的是24天。但實際上真正敘述潛伏期為24天的病人只有1例,即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道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是不夠科學,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
據鐘南山介紹,該文章還將報道四分位間距,分別是2天與7天(即差距為5天),更加科學地反映人群的總體情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