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8 15:58:46
①和時間賽跑!武漢市政府參照北京小湯山急救醫院模式,僅僅耗時6天建設起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用救治醫院。
②鐘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18日傍晚,84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連日來,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參加新聞發布會……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③疫情就是戰斗,通知就是號角。疫情發生后,武漢各大醫院全力以赴抗擊冠狀病毒,10萬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他們以血肉之軀,筑成守護家園、保衛武漢的長城堡壘。
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組派醫療隊馳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學各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24小時內,52名醫務人員集結完畢,整裝待發。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醫療隊、4130人已經到達湖北開展工作。
⑤很多身處武漢的普通民眾,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愿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現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后,萬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讀完以上新聞,你覺得哪幾則最能振奮人心?請以其中兩或三則為基礎確定立意,注意彼此邏輯,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標題:
《致敬“逆行者”》
《最美“逆行者”》
《千里馳援,可歌可泣》(選擇②④)
《同胞一心,其利斷金》(選擇④⑤)
《抗擊疫情,不做旁觀者》
《堅守腳下的土地》
《我們在,武漢就在》
《疫情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選擇③⑤)
《哪里有疫情,哪里有醫者》
《你們是城市的衛士》(選擇③④)
《醫者仁心,可歌可泣》
《他們不僅是天使,還是戰士》(選擇②③④)
《萬眾一心,何懼疫情?》
《內外齊心,武漢挺住》
《相信人民的力量》(選擇③④⑤)
《多難興邦,共克時艱》(選擇①⑤⑥)
《有國家做后盾,一定打贏戰“疫”》
《相信國家,我們能贏》
《以制度優勢抗擊疫情》(選擇⑥①)
7.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中國人愛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捕獵食用野生動物,源自蠻荒時代人類的本能。中國不同,作為全世界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地區之一,一直有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說,會以食用馴化后的動植物為風尚。但今天的華人世界,為什么會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為榮呢?
材料二: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表明,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有很強的傳染性,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干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材料三: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成功證實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并首次在我國蝙蝠體內檢測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體,發現多個由蝙蝠攜帶的新病毒。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發言稿,參與振華中學團委與學生會聯合舉辦的“敬畏自然,拒絕野味”主題座談會,體現你的思考,表達你的看法。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標題:
《和自然和諧共處,人類才有出路》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野味饕餮”是拿生命冒險》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敬畏自然,遠離野味》
《必須將野味,徹底逐出餐桌》
《杜絕野味,刻不容緩》
《拒絕野味,從我做起》
《善待野生動物,就是善待自己》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
《拒絕捕食野味,避免慘劇發生》
《“野味”己敲響人類健康的警鐘》
《相比疫情,野味真的不香》
《莫讓悲劇持續上演》
《莫等慘劇發生,才放下吃野味的執念》
《暴戾的人類,會遭到暴戾的懲罰》
《面對野味病毒,還不懸崖勒馬?》
《失控的野味,失控的災難》
《莫讓城池的淪陷,始于舌尖上的淪陷》
《大自然的懲罰往往很殘酷》
《讓飲食文化與時俱進》
《請讓野味遠離餐桌》
作文范文示范
作文預測1: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人民投入到抗擊病毒的戰斗中。然而,一些地方卻出現湖北人、武漢人在外地無法入住酒店、返鄉人員信息泄露遭歧視、鄂A牌照私家車被圍堵等現象。在網絡上,甚至有一些人對武漢人貼標簽、冷嘲熱諷、惡語相向。
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一:湖北人,是同胞也是同袍
作者:孫小婷
這幾天,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新聞牽動人心。正在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對抗疫情的時候,一些新聞卻在刺痛人們的神經。
有同學反映,許多駐武漢高校寒假返鄉,及歸家路途經過武漢的同學的個人信息被惡意泄露,包括他們的姓名、詳細家庭住址、身份證號、手機號、回家車次時間,甚至還包括學校名稱,以及他們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種微信群里被大肆散播,還有一些同學和家人還遭到了電話、短信的輪番騷擾,甚至上門謾罵。
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現了“酒店拒絕湖北人入住”“圍堵鄂A牌照私家車”等過激行為,各種諷刺、挖苦湖北人的圖文也在朋友圈流傳。
心痛!無奈!從國家公布疫情信息至今,武漢、湖北,這幾個字眼開始讓一些人談之色變、避之不及。
而這些非科學、非理性的極端態度和做法,正在刺傷湖北人民的心,不僅對封城之內抗擊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傷害,讓因各種原因滯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還會讓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抗疫大局從內部產生隔閡和阻礙。
的確,大難當前人們心情緊張,采取防御措施無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潛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泄漏個人隱私,進行人身攻擊,無視他人的權利,這些行為無異于觸犯法律的底線,踐踏道德的價值。
在處理滯留湖北人的問題上,湛江市徐聞縣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網友的點贊,湖北的旅客可以在縣里的酒店內進行醫學健康觀察,統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舉措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為當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科學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為一刀切的標準,這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對待同胞應有的態度。
因為在這場殘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們最先成為受害者,也最先成為犧牲者。他們大多數人在返鄉之前并未了解疫情的嚴重性,之后又用堅守為全國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線。
他們堅強!B站UP主(視頻內容創作者)“林晨同學”用鏡頭記錄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漢,在超市里井然有序排隊買菜的人們,臉上幾乎看不見慌張,冷靜鎮定得讓人難忘。
他們樂觀!一條武漢市民晚上高樓間喊話的視頻,讓人笑著笑著就看哭了,“對面窗戶打開,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卻成為了武漢人民在大難面前“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別樣詮釋。
他們奉獻!這個春節放棄與家人團聚留在湖北;幾乎所有的醫務工作者奮戰在生死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無怨無悔,義不容辭。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衛全國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
“非常抱歉,湖北給全國人民添麻煩了。我們會自行隔離到疫情穩定為止。加油武漢,加油中國。”這樣的心聲讓人淚目。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戰袍。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上陣拼搏的不僅僅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們,還可以有每一個普通人。“與子同袍”,正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寫下的“請戰書”!
這封“請戰書”的內容可以是:不對湖北籍人民另眼相看,不差別對待,不制造對立,不激化情緒。關愛身邊的手足同胞,不論他們是湖北人還是非湖北人,不論他們是家人還是陌生人,不論他們是青壯年還是老幼者,無論何時何地,每一個中國人民都是我們的同袍!
此時的廣大湖北人民,他們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不應該被人們忽視,更不應再遭受人們的指責。
因為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是新冠病毒這一共同的敵人;我們需要實現的,是戰勝肺炎疫情這一共同的目標!
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時,也請向與我們守望相助的湖北同胞們,致敬!
加油,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范文二:面對疫情,理性和信心也是一劑良藥
作者:彭飛
當前,隨著國內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逐步升級,不少地區開始逐人逐戶全面摸排有武漢旅居、接觸史人員。然而,一些地方卻出現湖北人、武漢人在外地無法入住酒店、返鄉人員信息泄露遭歧視、鄂A牌照私家車被圍堵等現象。在網絡上,甚至有一些人對武漢人貼標簽、冷嘲熱諷、惡語相向。加強戒備和防護可以理解,但若演化為對他人正當權利的攻擊和侵犯,就不能被容許。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那些非理性的極端情緒和行為正在制造“二次傷害”,也應是我們共同反對和需要杜絕的。
在這場疫情中,湖北省以及武漢市受到的傷害最大,市民付出的代價最多。根據最新統計,湖北省確診病例達2714人,死亡100人,不少人仍在重癥監護室中搶救;武漢市主動采取封城舉措,切斷了與外界的交通聯系;大量從武漢到各地的返鄉人員主動報告情況,做好居家隔離……他們的遭遇和付出,理應得到更多同情、尊重和支持,而絕非歧視、恐懼和謾罵。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同時也是一個戰壕中的戰友,唯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才能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阻擊戰、殲滅戰。
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想象”。所謂“恐鄂情緒”,說到底還是源于對疫情本身不必要的恐慌。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透明度高,有利于我們及時掌握情況,但反過來,也可能導致泥沙俱下,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極端情緒。在此次疫情中,無論是網絡上“談武漢人色變”的輿情,還是吸煙、喝酒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亦或是一些毫無根據、違背常識的悲觀論調,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對災難、疾病時的恐懼和怯弱,再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不斷放大。這啟示我們,在重大疫情中,不僅要和病毒作斗爭,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實的消息、不健康的情緒作斗爭。要想取得勝利,既需要相關部門做好權威信息的發布工作,提升公開度、透明度,及時辟謠,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對疫情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對戰勝困難和挑戰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
當然,理性健康的心態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舉措,反過來,更扎實的防控措施反而是我們的信心之源。在廣東湛江徐聞縣,湖北的旅客可以在縣里的酒店內進行醫學健康觀察,科學合理的安排既保障了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也是對湖北人民的健康和權利負責。在云南,面對湖北籍游客因疫情管控無法返鄉、滯留當地時入住賓館飯店被婉拒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要求各州市至少確定一家賓館飯店為滯留游客提供住宿,并密切關注游客身體狀況。政策層面的支持、機制上的保障,才能化解各方心中的芥蒂、免除大家的后顧之憂,為包容的社會心態提供土壤。對此,各地政府部門義不容辭,需要拿出更多科學、務實的舉措,避免社會情緒的極端化、對立化。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疾病、意外,都可能面臨困難、挑戰,正因如此,在災疫面前,我們尤須保持一顆同理心,彼此寬慰、互相支持。從不遠千里馳援武漢的“最美逆行者”,到“武漢加油”“今夜我們都是武漢人”的聲聲吶喊,再到來自各方的物資支援,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有網友感慨,鼠年春節恐怕是最冷清的一個春節。但恰恰因為所有中國人都心系疫區、心系彼此,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最暖心、最熱鬧的春節。
作文預測2:
對2020年的春節,人們的感受不一。有人覺得年味太淡,完全沒有過年的氣氛,不能四處走動,比較壓抑。有人認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靜待在家中,而且親情和家庭氛圍更濃了,這樣過年別有意義。對此,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范文一:這個春節,我們以“靜”致敬
沒有春節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的常態,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
然而,這個春節,真的不一樣。一個現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還在持續,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該以什么樣的狀態與心態,過好這個春節,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模流動,越是大范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發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線上的“勇士”都已經動起來了,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么自駕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門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現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勝疫情。
此時,“動”的沖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系。現在,不少地方已經動起來,或是響起村里大喇叭,“各過各的節,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提示信息,“春節在家發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沖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勝病魔、戰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作文預測3: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請你以一名媒體記者的身份,在報紙上撰寫一篇倡議書。
要求:800字左右。選好角度,符合實際。
范文一:疫情襲來,如何自我保護,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發端于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及時作出防控部署,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其實,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除了政府部門的決心、努力,每個普通公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講究衛生,利人利己。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別人,少一個發病者,就少一個傳播源。專家表示,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好個人防護,以保護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而且應佩戴N95或醫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棉布口罩。還應勤洗手洗臉,注意眼睛、鼻腔、口腔衛生,少去公共場所。
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如果您是一名菜市場商販,請不要再亂賣野味了;如果您是一名“吃貨”,請管住自己的嘴,別再亂吃野味了。相關報道稱,從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關系很密切——調查顯示,此前在這個海鮮市場中有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現象。而十幾年前的SARS暴發,較大的可能也是跟亂吃野味有關,前車之鑒,教訓已夠深刻。
不要傳訛,謹慎“轉發”。疫情發生后,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已開始在自媒體上傳播。所以,請您手不要“太快”,轉發疫情信息之前多想一下——這個信息是不是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發出來的?是不是有違常理?尤其是那些未經證實的過于“嚇人”的消息、說法,更要三思。如果隨意轉發,甚至自己造假造謠,不僅會給社會添亂,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還可能觸犯相關法規。
遵守規定,不要僥幸。這一新型肺炎疫情已確認存在“人傳人”現象,理論上,人停止流動,病毒就失去傳播途徑,疫情就無法肆虐——當然,在現代社會,讓人停止流動是不現實的,尤其是當下人人歸心似箭的春運時刻。但一些出行,的確也是可以自我調整的。鐘南山院士建議:如果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就不要春運出行了,尤其是身體發燒、身在武漢。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也呼吁:現在能不到武漢去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武漢九省通衢,位置十分重要。從目前公布的疫情看,各地患者大多數都去過武漢。聽從鐘院士等的建議,的確會給個人帶來不便,但在疫情還不是很明朗,又疊加春節人員大流動的非常時刻,這不失為控制疫情蔓延的一種有效途徑。
相信科學,要有信心。面對疫情,我們要嚴陣以待,嚴密防治,但也不要風聲鶴唳,悲觀沮喪。要相信科學,樹立信心,宣傳科學的疫情防護知識——當年氣勢洶洶的“非典”疫情,不是也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科學防治下被摁住了嗎?權威專家說,“非典”以后,全國各地都已經建立起一套安全的門診防控體系,也有一套治療、搶救方法。“大家不要怕,被感染了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去。”武漢的一些患者,也已治愈出院。
危機時刻,最能考驗一個公民的素質。遏制新型肺炎疫情,有責任感的公民不僅僅是受保護者,也是防范鏈條上的主動積極行動者。非常時刻,每個人犧牲一些不便,讓渡一些權利,減少一些獲得,可能就是控制疫情的關鍵。千萬不要覺得疫情好像離自己很遙遠而漫不經心,各地患者數量還在攀升,麻痹不得!
眾志成城,科學防治,才能把疫魔綁住,讓全國人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范文二:病毒不過春節,切莫掉以輕心
當前,疫情還在進一步控制。人們的一個談論重點也是各地的疫情變化情況、安全防護提醒、對醫務人員的敬意等,甚至連新春祝福都有意識地變成了“做好防護,保護身體”。這個新春,在疫情的氛圍下,很多人堅持在工作第一線,很多人無法與家人團聚,很多人以實際行動做著防范與自我防范工作。人們的期盼就是,眾志成城,早日戰勝疫情。
疫情在新春時節肆虐,讓抗擊疫情發展有了更大的艱巨性。考慮到人員流動性大、聚集程度高、擴散頻率大,對抗擊工作產生了不小壓力。看著各地增加的病例數量,人們在揪心之余,同樣在思考:如何能從自我做起,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努力?如何從治理做起,為抗擊疫情筑牢防線?如何從周邊做起,為抗擊疫情注入力量?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不僅是醫護人員的使命,也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分內之事。唯有每個人繃緊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擊病毒。
必須看到,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是病毒不過春節。越是闔家團聚的時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越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乘。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歇歇腳、喘口氣,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對病毒步步緊逼,才能讓健康節節勝利。這個年,是團結的年,不是單純的“合家歡”,而是以團結的力量戰勝不安的病毒,以團結的意志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以團結的精神最終讓其樂融融的新春氛圍回歸常態。可以說,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團結戰”。
戰,則勝;不戰,則敗。合,則利;不合,則傷。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屬性,不能有個別得失之分、利益之別、屬地之界。抗擊疫情,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醫療衛生戰線的事,而是全國人民的事。醫護工作者換上防護服,義無反顧地走進病區;武漢采取應急措施,留下阻擊疫情的決心;廠家加緊生產口罩等醫療用品,承諾不加價、不斷貨,馳而不息地運往各地……從政府到個人,從救治前線到支撐后方,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只有積極行動起來、主動作為起來、誓死堅守起來,才能以自我之強大壓制住病毒,全社會的“免疫系統”需要在恢復中增強抵抗能力。
不隱瞞,才能擦亮防護的眼睛;不僥幸,才能筑牢抗擊的堤壩;不懈怠,才能屏住奮戰的氣息。重視,重視,再重視!行動,行動,再行動!科學,科學,更科學!在這個新春,抗擊這場疫情,沒有人是孤軍奮戰,惟其14億中國人民勇毅、同心,才能勢不可擋、戰無不勝。
作文預測4:適用話題:公民責任、眾志成城
范文一:抗擊疫情,人人責無旁貸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牽動國人的心。朋友見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幾乎三句不離最新疫情的進展。討論的背后是人們對疫情的關注,也是對自身、家人健康的擔憂。自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在網絡上制造傳播散布謠言營造恐怖氛圍,利用消費者焦慮哄抬物價獲取暴利,不僅加劇了人們的焦慮,更影響社會秩序。疫情面前任何人無法置身事外,所有人唯有放下私利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每一個人都應當成為謠言的止者。朋友間傳遞信息,相互提醒本無可非議,疫情面前相互提醒值得提倡,但故意造謠嚴重事態危言聳聽,則超出應有的范圍。這種為博取觀眾眼球而消費大眾焦慮的行為,將對社會秩序帶來嚴重危害。在互聯網時代,謠言的危害會被成倍放大,尤其現在抗擊疫情的緊急時刻,對社會的危害難以估量。因此,制止謠言的捏造,終止謠言的傳播,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疫情面前所有人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近日,專家呼吁,沒有必要的事情不要去武漢,武漢人沒有必要的事情也不要離開武漢。雖然每個人都擁有行動的自由,但疫情當前還應當以大局為重。
疫情的防治考驗著我們,這不僅是一場醫療人員的戰斗,更是一場全民的戰斗。對抗疫情,我們不能心存僥幸,但必須清醒冷靜。唯有眾志成城,才能形成戰勝疫情的合力。
范文二:用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給戰勝疫情增加砝碼
猶如當年的非典防治戰,這場敵人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爭,所挑戰的不只是醫療機構,也是對全民共同體,乃至每個人的考驗。
不少時候,碰到災難等突發狀事故,輿論都會習慣表達“我們都是xx人”,但就關聯度而言,恐怕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人傳人”的傳染病疫情,能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我們都是防疫人”。
鐘南山院士就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此類忠告和防控應對,需要每個人的配合,也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不少人一時的便利、打亂原有的春節計劃。像一些人原本約好的同學、親友聚會,可能就得注意場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業行為也難免受影響。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