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2 10:28:45
《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的最后兩句反映出詩人高瞻遠矚的氣魄,道出“身在最高層”的獨特感受。
《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靜無苔)王安石,后兩句用擬人手法寫江南田園風光,為名句。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反映北宋西北邊境軍旅生活,上闋描繪荒涼的秋景,以顯示邊地生活的艱苦和軍事態勢的嚴重;下闋是作者自抒懷抱,慨嘆功業未立和思念家鄉的復雜心情,開豪放派詞之先聲。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熱愛生活、曠達樂觀,上闋寫景,下闋抒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選自《東坡樂府》,古代出獵的壯觀場景,立志報國的英雄氣概。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詠月懷人,全詞的基調是表達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但也反映了作者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心理。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佳節懷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選自《漱玉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現實與夢境的巧妙結合,渴望收復失地、看到祖國統一、渴望為國戰斗,選自《陸游集》。
《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此詩是一首山村記游詩,頷聯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又現的境界,意新語工,最富理趣,給人啟迪,是傳誦千古的警句名言。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以農村為題材的佳作,夏夜獨行鄉間的真切感受。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這是一首抒寫雄心壯志的詞,前九句表達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的宏大抱負,結句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光耀史冊的生死觀,末兩句為千古傳誦的名言,選自《文山先生全集》。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游子漂泊,深切思念故鄉的情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幅秋郊夕照圖,令人哀愁的情調。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此曲描寫潼關險要地勢,感慨歷代王朝興亡,對人民在動亂中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議論,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
《別云間》(三年羈旅客)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永別故鄉的悲苦之情,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
《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詩中作者以落花自喻,表達自己辭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趙翼,清代學者,惟有創新,才能領時代之風騷。
與文學常識相關封建朝代更替簡要說明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元→明→清
相關的文化常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